(七)文治寨

文治寨,位于恩阳区恩阳镇老场后山顶。于清咸丰、同治、光绪年间先后四次购地逐次扩建而成,其寨三面峭壁,只一径入寨,入寨处建有石墙石门,门前8米处凿池蓄水护寨。池边崖壁上阴刻隶书“云龙桥”  “金城汤池”,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凿,字泉居士书。

(八)青宝寨

青宝寨,位于恩阳区恩阳镇青宝村,海拔540米。前对义阳寨,后拥金龙寨,势若长龙,首尾相应。清宣统末募资重建。

(九)清平寨

清平寨,位于恩阳区石城乡清平村。总面积2000余平方米,海拔520米。四面峭壁,西北临江。清时乡民凭险避难,防止匪徒强盗抢夺,在寨之四面崖壁顶端用条石修筑寨墙寨门,寨内建有水井、粮仓、民房、庙宇、戏楼。

(十)长岭寨

长岭寨,位于恩阳区石城乡金鼓岩村。总面积1500余平方米,海拔600米。三面峭壁,仅北面有通往寨内之路,用白砂条石修筑的寨墙高3米、厚0。5米。寨内建有水井、粮仓、庙宇、戏楼,寨内遗址依稀可见。

(十一)石城寨

石城寨,位于思阳区石城乡黄梁垭,分布在长40米、宽25米的石城寨山 顶。总面积1000平方米,海拔522.2米。据《巴州志》记载,石城寨始筑于南宋,修于明中叶,清初建成。知州卢尔特及后任知州许庆造此险寨,新筑衙署,城垣侨寄州治于斯,后任五州官,均固守于此,历时17年。寨址三面临江,一面为断垭,寨周城墙,条石构筑,四周峭壁,险要天成。清初,张献忠率农民起义军攻占巴城,巴州官绅们凭险抵抗义军张献中,当献军破巴州,巴州衙署侨治于此12年。

(十二)天星寨

天星寨,位于恩阳区恩阳镇天星村。总面积3500余平方米,海拔680米。出生于恩 阳区的北宋天文学家张思训常到此夜观天象,因此而得名“天星”。清末民国初年,县民为躲避战争,防止匪患,自筹银两在寨之四面崖壁顶端用条石修筑寨墙寨门,崖壁上修建栈道直通寨内,寨内建有水井、民房、庙宇和观星台。

2 thoughts on “恩阳十八关寨”
  1. 个人见解,各个寨子应该跟宋朝时抗击蒙古修建的山城系列防御体系有关,从谷歌地图上搜索从青海到甘肃到川东北再到重庆湖北,各个寨子刚好连成一条防御线,恩阳的各个寨门应该跟重庆的钓鱼城的功能一致。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