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教育事业的刘拱辰

学生生活,总是不平静的的,—波方平,另波又起。刘教课有个口头禅,爱说“简直是”,个别调皮学生,称他为“简直是先生”。一次上课,一个学生专门记,每说一个“简直是”挽一个圈。想表示自己“能干”,这个学生,下课铃响了,未等刘出教室门,就得意洋洋宣布“听课”收获,说:刘先生这堂课,说了七十九个“简直是”。在学生中散布老师的弱点,是学校不允许的。一旦当众追查,又会引起风波。刘看清人后,没有声张。为了教好一堂课,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可是这个学生,在听讲时,不注意讲课的全部内容,不知从中吸取精神营养,偏记一些不值一提的短词。这样的学生,不加强教育,固然不行,然而当众指责,也不适宜。要求自己严格的刘拱辰,只是轻声地对那个学生说: ?“下课后,-各自好好做作业,晚上到我寝室来。”

这个学生,是通江城有名人物的儿子。父亲有权有势,儿子在学校也有声有色,不仅衣着与众不同,就是说话也爱出风头。

晚上,刘对这个学生进行了教育。

父母溺爱儿女,往往害了孩子。刘拱辰用历史上儿子仗恃父亲权势,不努力学习,最后走上邪路的史实,教育这个学生,使他改变了态度。四十多年以后,这个学生说: ?“在刘先生的循循善诱下,我学得了一定的知识,解放后才能勉强地当一个人民教师,不然准会堕落下去。”

在抗日战争最紧张的阶段,日本飞机炸绥定,阆中后,不断飞到大巴山地区进行骚扰破坏。学生学习,受到影响。警报一响,学生就纷纷走出教室,躲避敌机轰炸。或打牌下棋。这时成了刘整理自己著作的好时机,不了解情况的人,还以为刘太傻,刘曾对他的朋友说过: ?“做学问,就得有不怕牺牲的精神”,孔子说: ?“朝闻道,夕死可矣”。刘利用学生跑警报的时间,从事著述,说明他的著述凝结了全部心血。

民国三十三年春,成都第二师范学校校长,北师大学生陈伯良任通江县长,对教育事业比较重视,差不多每一月要到学校进行一次或两次讲演,有外面的官员到通江,也请到 学校作报告。民国三十四年春,陈伯良调达县任县长,他写了四首七绝留念,现抄两首于下:罔却仙凫正慰情,忽惊悬绶出江城,壁山诺水含留意,祗觉无颜挽去旌。晴天丽日喜春风,栽遍桃花满地红,里巷欢腾歌德政,可存百里铸文翁?

陈去后,赵学铭任通江县长,循私舞弊,贪赃枉法,群众敢怒而不敢言。赵欲利用刘在群众中的崇高威信,装点门面,提出在县衙内设文化课讲座,聘请刘讲课。刘毅然拒绝,说; ?“我教育的是青年学生,你们这样的学生,不敢领教。”一气之下,赵密令辞退了刘拱辰在通江县立初中任教之职。巴中县立中学校长谢宝珊,听到刘停职,即派人聘刘任巴中中学高中部史地课教员,刘婉言拒绝。一个多年从事教育工作而又有贡献的人,受到这样的待遇,群众议论纷纷,赵怕马脚大露,民国三十五年,密令聘刘任通江简易师范史地课。

刘的学生,遍布川陕边境各县,有些当乡、保长,堕入了腐朽社会的大染缸。刘喃喃咏《阿房宫赋》最后几句话: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堕入大染缸的学生,求他写字,总是藉故推辞。一些作风正派,在社会上有好影响的人,求他写作什么,满口答应。

一九四七年,金溪河易孚泽建碑,记母亲(其母为通江著名诗人石瑞莪)忠贞之志,求写序他欣然命笔而书:“节母石夫人几江宗楚公所出。笄年归通邑金溪易公用霖,举案相庄。仅及四载,而易公忽告撤瑟。夫人则销兰膏,辞粉黛,毅然以奉母抚孤自矢。厥后虑有夺志者,乃绣佛长斋,塞绝物望,盖历四十余年如一日。遗孤孚澈,屡经沧桑,履险如夷,人皆谓夫人之孝报云耳。

民国十五,四川省长赖公廉,得其情,惟请中央褒杨节孝。今孚澈君勒碑康街,余愧砒笔,略书梗概,以儆世之为交际花者。”

刘对有遭遇不幸而又光明磊落的妇女,寄予同情。金溪河易孚庄早死,爱妻李明心孀居,费尽辛苦,送胞弟易孚英到成都读书,但易不体念嫂嫂心愿,在蓉城漂流几年,一无 所得而归。一九四六年腊月,易孚英结婚,请写楹联,刘以李明心的语气,信笔写道:尽瘁苦嗟娘,惟齐家理事,矢志冰霜,谅慰先夫子地下,成材总翼弟,要爱物仁民,效忠党国,方能擅誉遍寰中。

1950年秋.通江县人民委员会拟任刘拱辰任县人民法院院长,而刘未赴任,因患胃病。当年10月在家中逝世。安厝于碧山村四坊弯刘家老坟茔,享年60岁。刘有关史地著述,由于未付梓,在文革中,全部毁掉,为通江人民一大损失。

THE END
打赏
海报
热心教育事业的刘拱辰
刘拱辰,本名在枢,巴中市通江平溪(今天诺水河镇)人。1890年生。母早丧,幼年在外公王申甫所设的私馆读书。民国二年(1913年),进保宁联立中学的初中班读书……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