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主考福广时代
康熙皇帝赏识李翰林的才学和气节,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壬辰科会试时,李翰林被钦点任同考阅卷官,随后放到福建和广西两度任学政,担任了两省的主考官。
李翰林56岁时出任福建学政。福建地处沿海,商业发达,人民富裕,崇尚文风,人才广出。到任后,李翰林常外出观赏民风。一日,李钟峨出游,路过闽江渡时,船上行客满坐,船工不开船。原来是船夫打赌对对子,上联是:“一串均无鳞,鳅短鳝长鳗有耳”;没人对得上,有人说:“这对子太难,恐怕连那个主考官李钟峨,也对不上。”书童上前争辩,李翰林制止,意欲属对,却一时对不上,突然看见河中龟鳖与螃蟹,触动灵感,朗声说:“三只皆有壳,鳖大龟小蟹无头”。船夫点头,分文不收,让客人高高兴兴地过了河。
李翰林初到福建主考,当第一场考试进场时,考生们闹闹嚷嚷,很不严肃,有一个考生竟然出了对子交给李翰林。那对子是:“黄河九曲弯,水滚滚,浪翻翻,大宗师何地而来?”讥讽四川人,认为四川不出才子。而“大宗师”三字本来是主考官的尊称,但“大宗师”三字与“啥东西”谐音。李翰林看后,不惊不诧答道:“巫山十二峰,云暗暗,雾蒙蒙,老仙人从天而降!”当考生尝到他的厉害后,一个个规规矩矩进了考场。
李翰林在福建任学政,力扫科场舞弊之风,深受学界称赞,政绩显著。为了纪念李钟峨,福州市建立了诺水书院,在《福建省学政李钟峨肖像诺水书院序》中高度称颂。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李翰林出任广西学政,负责主考。
临考试那天,李钟峨令人在考场门口挂了一把尺子、一把剪刀、一个灰线包,很多考生都没引起注意,一直坐着等出题。但也有考生机警,见主考官不出题就知道门上挂的东西,暗示考题是“三才者”,按题做了文章。很多考生不知题而交了白卷。
第二天再考,考场前站着三个剃着光头的小孩子,示意题是“三光者”,这天又有一些考生莫名其妙地交了白卷。
第三天,他叫一个小书童,背着小鼓遍街打,临到考试时又不见出考题。又有一些考生不明白考题就是“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这天又有不少考生交了白卷。
三场考试结束,交白卷考生对李翰林不满,在他的府第门上出了一联:
“四川老棕,头重脚轻根底浅”;李翰林出来看后,马上在旁批道:
“桂林嫩笋,嘴尖皮薄腹中空”。
一些考生看了,虽然不满,但也不得不服李翰林的学识。
你好,我是赵光明,四川南江人,现就职于内江师范学院。你们网站上有我的两篇文章。对于能够为宣传发掘巴中历史和文化做点事很高兴。但我是学历史的,所以对关于李钟峨的很多故事的来源比较关注。比如《翰林李钟峨的故事》里面谈到一些李钟峨的故事,来历都不太明晰,不知能不能告之,以便于进一步系统进行研究和整理。如方便,请跟我邮件联系。
@蜀风雅韵:赵教授,您好,本网站内容来源渠道很多,有些也是网站上转载、搜集、整理,能够提供来源的,已经尽力在文末备注了(当然,也有疏忽了的,留个联系方式在后面吧,本站尽力去查找来源,谢谢)
实际上我们的故土才是最富饶的!特别是我们那大山里好多药材,应该加以利用!
@JOAN:O(∩_∩)O哈哈~ 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难啦
实际上我们的故土才是最富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