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乾隆贪玩,书未读熟,背不得,于是李翰林叫他跪着读。正好遇着康熙巡视东宫,见乾隆跪着,内心爱怜,便伸手去拉乾隆起来,并说:“读也是君,不读也是君,何必在此受罚。”李翰林并不曲意逢迎和唯唯诺诺,立即开口申辩道:“读者是生,讲者是师,臣不敢苟同。臣以为:读者是尧舜之君,不读者是桀纣之君。”康熙听后,心里一惊,暗自思量,李翰林讲得非常有理,而且也透出他忠君爱国和个人的高贵品质与人格,反怒为喜,正色对乾隆递个眼色,要他继续跪读,然后对李翰林一笑便离开东宫。

古代巴渠地区即以产茶闻名于世。唐、宋时,通江“乐村茶”名列蜀中八大名茶之一。明朝洪武年间,于本邑设仓储茶,解陕边易马。明朝成化以来,充赏进贡,远销蒙、藏。清翰林李钟峨向康熙进献巴东名茶“真香茗”,因名翰林茶。

唐高祖武德年间,通江置为壁州,领有巴东县,治今通江县洪口乡永安坝。《述异记》云:“真香茗出巴东县,色白如蔷薇,煎服人不眠,能诵不忘。”在早期的道教中,把茶叶视为灵异瑞草,久服不仅可以延年益寿,耳聪目明,而且可以身轻如燕,羽化登仙。《蜀中名胜记》说,旧传张道陵七世孙刺集州,在通江公山服茶成仙,故山的绝顶有张康侯庙。在巴东洪口兆元山亦流传着“赵颜求寿”的故事。

兆元山,原名赵颜山。赵颜,三国时人,因服茶增寿而见诸史籍。?人赵颜崇信张氏五斗米道。传说少年赵颜在今兆元山香石板见二仙人弈棋,于是他手提清酒,头顶肉食,跪在香石板上,求仙人增福增寿。仙人下完棋,喝了酒,吃完肉,便赐他茶果五粒,并授以种茶和饮用方法。赵颜接过茶果,植株在香石板,不到三年便长成五棵茶树,果然枝叶繁茂,异香扑鼻。赵颜常饮此茶,精神焕发,活了99岁。尽管这似乎是神话般的故事,不可全信,但从中或许可探索出道家传播种茶的奥秘。

李钟峨授翰林院编修后,经常与康熙皇帝打交道。他将巴东名茶当做贡品,进献给康熙皇帝,并作《山茶诗》云:“万林老空山,花开绿萼间。素妆风雪里,不作少年颜。”意在规劝康熙破除迷信,不学少年赵颜求寿,只要多饮此茶便能长寿。康熙读了《山茶诗》,听了“赵颜求寿”的故事,便将茶茗沏于茶缸,果然满室生香,叶尖向上,颇有朝王见驾之意,龙颜大悦,遂赐名“真香茗”,俗称翰林茶。此后翰林茶被列为贡品,专供帝王饮用。

5 thoughts on “通江县翰林李钟峨的故事”
  1. 你好,我是赵光明,四川南江人,现就职于内江师范学院。你们网站上有我的两篇文章。对于能够为宣传发掘巴中历史和文化做点事很高兴。但我是学历史的,所以对关于李钟峨的很多故事的来源比较关注。比如《翰林李钟峨的故事》里面谈到一些李钟峨的故事,来历都不太明晰,不知能不能告之,以便于进一步系统进行研究和整理。如方便,请跟我邮件联系。

    1. @蜀风雅韵:赵教授,您好,本网站内容来源渠道很多,有些也是网站上转载、搜集、整理,能够提供来源的,已经尽力在文末备注了(当然,也有疏忽了的,留个联系方式在后面吧,本站尽力去查找来源,谢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