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道官斩巴蛇
蒲道官斩巴蛇

巴中市恩阳区恩阳镇南,有一座山名为三峰山,又名义阳山。仙女红梅因过失谪贬恩阳三峰山丛石间化红梅二株。一枝向南,吐花繁茂;一枝向北,无花开放。每当南枝花放时,奇芬馥郁。唐时县令张仕远在红梅处建阁并沿山砌围墙,设专人看守。后张升迁,唐贞观年间,由陕西王瑞接任恩阳县令,其次子王鹗是个颇有名气的书生,常年住在红梅阁读书。一年初春时节,红梅阁旁的红梅树繁花似锦,其中一枝丰满异常,书生喜不自禁,折回插入书房花瓶。说也奇怪,那花长久不谢,屋里屋外香气扑鼻,室内读书作画的文房四宝,每天被人整理得格外工整,一尘不染,似是有人专门伺候。书生惬意的同时,便也怀疑是谁呢?他决定弄个明白。

一天,书生假称回家省亲,关了书房,暗中进入卧室,倚窗隔缝窥视。不一会,奇迹出现了!从花瓶那枝红梅中走出一个花容月貌的少女,收拾起屋里来干净利落。王公子看得眼花缭乱,随手推门快步进入书房,两对眸子相遇,羞得姑娘满脸通红。经过一番交谈,方知姑娘名叫红梅,乃是瑶池宫中侍女,因在蟠桃会上不慎打碎玉盘,被王母娘娘贬下凡间,令人将她安排到红梅阁上。书生对红梅的遭遇很是同情。从此,红梅在阁里纺纱结线,朝夕陪伴书生作诗画画。秋去冬来,书生把远近景物移入画中。红梅道:”公子,地上景物虽美,可是不及天宫。若去那里,会使你大开眼界。”书生听她这样一说,上天观景心切,百般要求,红梅只好答应来春领他到天宫一游。

转眼间,到了春暧花开时节,红梅叫公子闭上眼睛,藏在自己身后上了天。天宫仙景,见所未见,使书生大饱眼福,欢快不已。可是,他哪里知道红梅是冒着生命危险到这生养之地。在众姐妹的掩护下,当夜小憩琼楼,次日,又将书生带回人间。这件事,怎能瞒过王母娘娘呢?王母得知,怒不可遏,当即令巴蛇精下凡,去结果王鹗和红梅的性命。

话说,距义阳山不远的花丛垭东北道山寨,有一位蒲道官,幼年被财主逼死父母,孤苦伶仃,只身出家,在寨东侧一个石洞里,得名师指点,练就一身高超的法术,经常见义勇为,除妖降孽,被远近人们视作为民除害的英雄。至今,这个石洞里还供奉着蒲道官的神像,随时有人香火礼拜。

红梅小姐带着王公子返还人间,眼觅巴蛇精不怀好意地随后跟来,深知日后难得安宁。她虽有一些本领,唯恐斗不过蛇精。当天夕阳西下时,她从义阳山通往道山寨的地洞里前去道山寨,请求蒲道官相助。见到红梅大祸临头,怎么不拔刀相助!蒲道官当即欣然答应,并商定以纱绽和青烟作为相互传递信号的渠道。

巴蛇领了王母圣命,即刻动身前往义阳山。它早就为红梅的美貌垂涎在尺,这次正是求之不得的美差。为了探听虚实,他没有马上去找红姐,而是住进了义阳山的地洞,每日渴饮壮丁血,饥食幼童肉,为非作歹,百姓大惊,却无可奈何。

一天黄昏,红梅刚进阁楼准备歇息,一位英俊青年男子突然翩翩而至,抱拳问好,嬉皮笑脸地向红梅求爱。红梅知道是蛇精,一边斥责不得无礼,说明自己已与王公子订了终身;一边捡起一个纱绽,投向道山寨报信。瞬间,一缕青烟载着一口宝剑飞鸣落入红梅手中。蛇精回首一惊,知有高手相助,马上板起面孔吼道:”你这不识相的货,仔细听着,我是奉王母娘娘之命,前来问罪于你这犯上作乱的婊子和臭书生。”红梅怒不可遏,挥剑砍去。巴蛇见势不妙,慌忙逃走,一步跳下读书台。正在红梅阁读书台上的王公子,他哪里知道红梅与蛇精的厮杀,突然巴蛇精来到他面前,恶狠狠地抓住王公子一口便吞食下去,可怜王公子不明不白地葬身在巴蛇腹中。红梅痛不欲生,看看天色已晚,她回到阁楼,将纱绽再度抛向道山寨。倾刻,一缕青烟即刻送来的一个铁匣,红梅打开一看,原是一块百年炼就的火砖。

红梅一夜提防,并不见巴蛇来到。第二天微晓,蛇精仍是昨天的模样,再次前去调戏红梅,并威胁说:”你如果不允,书生的下场等待着你。”红梅那里肯依,蛇精原形毕露,张开血盆大口,向红梅扑来。红梅忙取出火砖,用力抛进巴蛇的口里。熊熊烈火燃烧,烧得蛇精乱滚,一下滚到十几里外的下字水河,火砖从口里脱出,烈火烧干了河水。从此人称这条河为鳌溪河。

巴蛇精唇舌虽然被烧得焦烂,却不甘心失败。他将尾巴一卷,便把红梅扫出好几丈远,再次抓紧了上去。红梅阁上生死搏斗,蒲道官闻之,迅即提上镇山宝剑,唤弟子堵在庙下通往义阳山的地下洞口,再三叮嘱:”七天七夜之内,无论怎样危急都不能叫一声师傅。若是七天以后不见老朽回来,便仿照我的模样,塑个面人放在蒸笼内蒸上七七四十九天,就万事大吉了。”

蒲道官吩咐完毕,一声长啸,腾上了红梅阁。眼看蛇精搂住红梅正要下山回洞时,”孽障哪里走!”蒲道官怒目圆睁,横剑直立,拦住去路。巴蛇大惊,想必就是那个送剑、赐砖的高手来了。于是,放下遍体鳞伤的红梅,与蒲道官展开了惊天动地的厮杀。战了三四十个回合,蛇精已觉力乏,只得夺路逃走,化作一座小庙把住洞口,敬延残喘,以图卷土重来。

蒲道官并不追赶,急忙救起红梅,一面用定身法定住蛇精,防止妖孽外逃;一面精心护理红梅。几天以后,红梅康复,蒲道官随即派人备足雄黄和草药,暗中遣动土地爷缩小包围圈,并剪下几数纸人、纸马,派人准备木料,到时撑住巴蛇咀变成的庙门。到第七日夕阳西下时,蒲道官念动咒语,夹在纸人纸马中间混入庙门,钻进蛇精腹内。庙门外聚集的人马,按蒲道官事前的安排,点燃熏蛇的雄黄草药,用木料撑住庙门。巴蛇眼见中计,知道危在眉睫,”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准备逃走,怎奈身子已动弹不得,于是卷起尾巴乱掀,蒲道官举剑冲刺,刺得巴蛇腹内剧痛,更加拼命挣扎,霎时间山摇地动。看到这般情景,道山寨的小道士忘记了师傅临行时的再三嘱咐,竟哭喊着:”师傅……师傅……!”喊声响彻山谷。蛇精得知老道已混进腹内,决心鱼死网破,用尽平生力气,折断撑住庙站的木料,紧闭血盆大口。结果,可爱的红梅得救了,害人的巴蛇被除掉了。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巴蛇洞,把蛇精开肠剖肚,找出蒲道官的尸体,安葬于义阳山红梅阁下。

巴蛇洞内部
巴蛇洞内部

红梅阁历经修葺,很有规模,可惜在“文革”中被毁。阁后有仙女石,上有剪刀、尺子痕迹,相传是红梅小姐成仙之处。有池名为红梅池,山上有大小两石,形若桌椅,是公子王鹗的读书处。山之半山腰,有一洞,洞中滴水沥沥,道路黑暗阴森,深邃莫测,相传就是巴蛇的住所。

7 thoughts on “巴中民间故事——蒲道官斩巴蛇”
  1. 我小时候爷爷给我讲过 不是这么回事 更本不在恩阳 在三江河里 最后快到梁永河了 浦道官和巴蛇同归于尽了

    1. 说的啥子哦,我的理解能力有问题?还是我脑子出问题,我等会去找个医生看看😇

  2. […] 恩阳十八景是三峰秀骨、千佛灵胎、回龙绕护、飞凤徘徊、仙女孤住、将军飞来、琵琶韵远、水鱼声催、登科古寺、读书名台、秋高白顶、春放红梅、水驴沟隈、鹿溪映月、龙隐乘雷、奎楼耸峙。本站有很多故事围绕此。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