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城古迹

巴中城古迹主要有严颜墓、章怀太子李贤墓、奎星阁、凌云塔、回风亭、南馆林塘。

一、严颜墓

“汉史标名胜,巴城存墓丘。”迄今长达千余年历史的严公庙和严颜墓,是巴州在川北地区享有很高声誉的古文化遗存。蜀汉时严将军取汉昌(今巴州)、威镇汉昌,至今在巴州民间广为传诵。相传,严颜死后葬于巴州,墓冢至今在州城西门(墓地现已经不存在,在草坝街上新雕了一个雕像),墓前有“汉将军严颜”的大石碑。早在唐贞元年问,于墓后修建了严公庙(巴州区草坝街,那儿曾经有一个粮店,叫城西粮店,即严公庙)。当时,四时香火不绝。《通志》载,汉将军严颜墓,在城西门外,旧有庙在墓后。据《巴州志》载,北宋宣和四年,墓后庙已“栋宇倾坏,支以他木,上漏下湿,不避风雨”。宋民族英雄宗泽判巴州时复修。明建墓碑,高1.24米、宽0.65米、厚0.2米。清建殿(俗称严公庙)为木结构,面阔约24米,进深约10米,通高约8米,雕梁画栋,规模壮观,并雕有石像高3米余,神气威武。“文化大革命”中庙荡然无存,石像埋于地下,墓(九十年代初才拆除,现在“将军宾馆”的位置)被封土荡平。后将墓碑掘起,尚存完好,墓室未动。严公庙虽毁,但是严颜那“孤身欲断头”的威风凛凛的英雄气概,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敬仰,留下了“将军大节重如山,云让孤高松让寒。一曲巴江城下水,年年流照旧衣冠”的赞誉。

二、章怀太子李贤墓

在巴河南岸,有武则天次子李贤墓,又称太子坟。武则天视太子有逆,于永隆元年(680年)废为庶人,开耀元年(681年)令太子迁徙于巴州。李贤太子徙巴州后不久,得知三弟李显、四弟李旦被废,尝作《黄台瓜辞》一首:“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云可,摘绝抱蔓归。”再次触怒武后。后逼令太子李贤自杀,葬于巴州城南龛山下(旧址在巴州区南坝村35变电场东侧,现在在电站内。1978年修35变电站时,将部分墓地压于场基。1984年,县委、政府决定,由县文管所勘定茔界,用条石砌成圆形冢,高1.75米,直径15. 5米,勒石为碑。)。神龙初年(705年),中宗复位,将太子李贤灵柩迎回京都长安,陪葬乾陵。今在巴州城的墓虽系空墓,但墓址、遗迹尚存。

三、奎星阁(又名奎星楼)

奎星阁在巴州城东北隅,系清代康熙年间沈五杲任知州时初建,乾隆年问齐光祚任知州时复修,嘉庆初年毁于兵燹,嘉庆十八年(1813年)顾光峰任知州时重建,从初建至今历时已达300多年之久。此阁全系木质结构之亭阁式建筑,三层,飞檐翘角,半拱式结构,二、三两层有回廊,宽为0.6米,底层面阔3问9.85米,进深3间9.85米,素面台基高1.95米,可供环顾眺望。阁顶至地面约20米,阁基占地面积270平方米。此阁建筑工艺精巧,造型美观,典雅端庄,古色古香,堪称巴州城古建筑之秀。登阁极目四周,群山叠翠,城郭显秀,景色风光,历历在目。

四、凌云塔

此塔又名“白塔”,矗立在巴州城郊东南长鼻山的脊梁上,塔系清代道光十年知州陆成本在任时所建造,距今已有170余年之久。塔为砖石合砌而成,正八方形楼阁式宝塔,每方长4.3米,周长34.4米,塔高13层、43米,内有螺旋石梯120级,由地宫、基座、塔身、塔顶四部分结合而成。塔身上下共筑有7个塔室,顶端两层为实体,塔顶为铁质尖顶形。塔底层有弧形拱门,由塔门进入主心室,每室开有壁龛。主心室顶塑有雕龙,第七级塔心室顶铸有“二龙戏珠”。塔室与旋梯为石料结构,外壳为青砖砌成,螺旋石梯将塔室外壳结合为整体,塔的每层都有拱形的眺望八洞。连接塔室与外壳的石梯自左盘旋,拾级而上,可至各层之塔室。登临凭眺,四野景色尽收眼底。高塔背面建有塔院以护塔,院中陈列石碑38块,刻有碑文记载建塔经过。塔院墙壁正中石碑上有清四川提督学政会稽吴杰题字“共登青云梯,以为人文振兴之兆”的大字,笔力苍劲雄浑,题字道破了建塔的旨意。清保宁府知府恒昌写有《巴州凌云塔记》。

五、回风亭

在巴州城西平梁寨下东侧、巴河西岸边,矗立一亭,名回风亭。此亭建成于民国17年(1928年)。当时巴中有辛亥革命先驱董修武、讨袁世凯战将李挽澜等名人相继牺牲,人们说巴中一文一武不幸早折,后继乏人,是因为南江方向吹来的风直杀巴中,败了巴中的风水。为了培植风水,乡绅酝酿、筹资,经军阀田颂尧同意,修成此亭,意为招回风水,故命此名。其亭呈八面柱形,共5层,高31米。亭中四周有回廊,可览四面水光山色及城郭。

七、 南馆林塘

巴州城古代有“南馆林塘”,位于城南门外,建于隋末唐初,南池也因此得名。还有唐时建的“击瓯楼”,唐兵部尚书张袆及其侄张曙,随僖宗人蜀避乱来到巴州城,状元张曙写有《击瓯楼赋》。还有宋宗泽在巴州做州判时修建的“贤乐堂”。

THE END
打赏
海报
巴中城古迹
巴中城古迹主要有严颜墓、章怀太子李贤墓、奎星阁、凌云塔、回风亭、南馆林塘。 一、严颜墓 “汉史标名胜,巴城存墓丘。”迄今长达千余年历史的严公庙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