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巴文化走廊打造全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带
巴蜀大地山水相连、历史同脉、文化同源、人文相通,具有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深厚合作基础和先天合作优势。按照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共同建好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有助于传承巴蜀历史文脉、 …
阅读更多巴蜀大地山水相连、历史同脉、文化同源、人文相通,具有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深厚合作基础和先天合作优势。按照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共同建好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有助于传承巴蜀历史文脉、 …
阅读更多2020年初,笔者在通江县大兴乡(今民胜镇)火铺山村,偶然发现两块邓氏宗祠家塾碑,勒碑时间为民国十年壬戌岁秋八月朔六日。据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族人将家塾碑从祠堂悄悄 …
阅读更多一、汇溪成河有运力 “通江”之名来自唐代。天宝元年(742),置“通江县”。《太平寰宇记》:“以邑枕巴江故为通江。” 通江之水来自巴山。罅隙涓涓而出,汇涓成溪,汇溪成河,通江达海。 …
阅读更多嘉庆末年,川北镇各营、协分布如下: 川北镇署设保宁府阆中城,设总兵官(即川北镇总兵)一员,统辖镇标中营、镇标左营、镇标右营(以上三营存城游击驻保宁府城)、广元营(存城游击驻 …
阅读更多“绿营”是清代咸丰以前(1851)由汉族人组建的经制兵之一。经制兵即有编制、吃“皇粮”的国家正规军。因为使用绿旗,所以叫“绿营”。 满清入关,本来有善于骑射的“八旗”经制兵,为何还要在 …
阅读更多米仓道上,南江河之滨,有一射鸿寨(南江县东榆镇射鸿村附近,今地名犹存),是隋唐时期留下的古寨。 南江是川陕通道,由南江经射鸿寨至巴中又是捷径。自隋、唐到明、清南江地域并不背 …
阅读更多社火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起源于中国上古祭祀活动。中国宋代诗人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写道: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可见其延绵之久。 巴城闹社火。巴中早在明未清 …
阅读更多一、原文 朕惟致果宣威,允副旌麾之寄;先驱效命,正深鼓鼙之思(1)。惊驿路之遽徂,溯荩劳而轸念(2)。爰稽旧典,式表殊庸,尔晋赠太子太保衔(3)。原云南提督张必禄,起家义勇,奋 …
阅读更多一、原文 朕惟任重干城,节钺膺爪牙之寄(2);功资保障,旂常旌心膂之勳(3)。阐豹略以宣威,结戎制胜(4);锡龙纶而贲渥,加礼饰终(5)。聿考彝章,式颁雕俎,尔晋赠太子太保(6 …
阅读更多四川是移民大省,城乡会馆普遍而立,形成一大特色。会馆是移民的产物,见证沧桑岁月中无数的人事更迭。经历数百年历史,无数的会馆已经毁损,荡然无存,寻访巴中会馆,而今只有稀落的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