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县响滩镇故事:鲜崇豪勇慑两戏班
民国六年(1917),岁属丁巳,“九成班”与“广绵班”在平昌响滩镇禹王宫戏台同台演出。 为了一些小事情,酿成两个戏班子打大架。每个戏班子中都有人会点武功,都拿出看家本领进行搏斗,想 …
阅读更多民国六年(1917),岁属丁巳,“九成班”与“广绵班”在平昌响滩镇禹王宫戏台同台演出。 为了一些小事情,酿成两个戏班子打大架。每个戏班子中都有人会点武功,都拿出看家本领进行搏斗,想 …
阅读更多王贡三又名王佑学,(现通江县陈河乡)过街楼人。生于洁咸丰初年,卒于清末宣统年间,为同治初年副榜,以知县补用,曾充本省尊经书院襄校。是当时陈河最大的财主。他喜好川剧,曾贴榜 …
阅读更多川剧历史悠久,影响广泛,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形成了诸条“河道”,包括“四大河道”(川西坝、资阳河、下川东、川北河),以及诸条小河道。其中,“巴渠河”便是影响较大的小河道之一。所谓“巴 …
阅读更多巴渠河川剧是川剧河道的重要分支,巴中地处川陕交界,由于地理环境、方言土语、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而自成一体。其独特的音乐特色、地域特色、河道特色、人文特色,是川剧河道不可分 …
阅读更多自明末清初,川剧在经过长期的孕育后渐渐成熟,并迅速传播于广袤的巴山蜀水之间。在数百年的发展衍变中,形成了南北一体、五腔兼备、文野交融、雅俗共赏的文化特征。通江川剧源于何时 …
阅读更多明朝末年,通江县境普遍修建寺庙,庙戏流行益广。县城隍庙创建的一座万年台子,就是专门提供川剧演出的场地。而后县境的穿云洞、垂云洞、刘坪场、金溪河、板桥口等庙宇及祠公,先后建 …
阅读更多从清朝到民国时期,由于政权更替和封建经济时兴时衰,巴州的川剧事业也时起时伏。清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7月18日,白莲教义军首领罗其清率师攻占巴州之后,在巴中城西严公庙乐楼演戏 …
阅读更多巴中的川剧,是巴中民众主要的传统文化活动之一。巴中民众自古喜文好乐,川剧活动绵延不断。特别是1949 年以后,巴中的专业川剧团和业余川剧团常年坚持演出,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活跃 …
阅读更多在清朝红光乡名叫沙溪场,属长池乡地。1933年,长池成立县,中共长赤县委员会和长赤县临时革命委员会建立,改长池为长赤,下辖5个区,沙溪场为第二区。1944年红光又更名为玉堂。中华人 …
阅读更多1932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从鄂豫皖挥师南下,翻秦岭,越巴山,由陕南进入巴中,创建了川陕省革命根据地。1933年夏,红军中原有的一个新剧团(约九十多人)在川陕省同巴中、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