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民间故事:金匣潭的传说
早年,通江县沙溪镇沙溪河下游渡口深潭。夜晚潭内霞光万道。有一喇嘛神道路过,取出宝光镜,探得潭底有一金匣。他翻出经书查阅,书中记有“宝蛛戏金匣”。 于是他四处寻找,走到一穷人院 …
阅读更多早年,通江县沙溪镇沙溪河下游渡口深潭。夜晚潭内霞光万道。有一喇嘛神道路过,取出宝光镜,探得潭底有一金匣。他翻出经书查阅,书中记有“宝蛛戏金匣”。 于是他四处寻找,走到一穷人院 …
阅读更多罗新臣(1900一1976),通江县瓦室镇夏家村苟家坝人。少时家中贫寒,虽有薄田两丘,但一年辛苦到头,缴完苛捐杂税,也所剩无几了。他年近二十,还过着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日子。 1933 …
阅读更多苟大明(1897—1954),号杨生。建国前住通江九浴溪秦家沟,建国后在瓦室镇夏家沟苟宴如家指媳抱男。 因家境贫寒,苟大明没有机会上学读书,便从小跟人学裁缝。他心灵手巧,说话风趣,人 …
阅读更多李蕃受诬陷入狱,长子钟壁决心为父鸣冤,营救父亲出苦海。 怎样营救?李钟壁决定去找父亲原来的朋友支持。可是找了一段时间,没有着落。父亲原来的朋友,有的虽见义勇为,但身份低微, …
阅读更多李钟壁八至十一岁在通江县涪阳举人屈乾奄先生门下读书,十二岁随父李蕃在山东黄县就读。以后,不管为父为家劳苦奔波,还是为官在任公务繁忙,他总是以书为伴,好学不倦。 他读书非常努 …
阅读更多通江县兴隆和浴溪一带被称为“圈山子”,它为何叫这个名字?又是何人所取呢?原来它与李蕃教子有关。 李蕃因一起冤案被打入天牢,后充军山海关,回到老家已是六十三岁了。这时,他家一贫 …
阅读更多李蕃任黄县县令,深受黄县百姓的拥戴。一连留任,到了第三任期即将任满的时候,祸事就出现了。 李蕃在黄县的施政决策,使黄县的百姓得到了实惠,受到百姓的爱戴,但触犯了少数富豪的利 …
阅读更多那是一个大年初一。虽然天气晴朗,但在通江县长坪的云雾山上,冷得人们不敢出门。只有财主杨春鳌吃过午饭,觉得家里人口少,耍得没趣味,带着独生女儿不知到哪家玩去了。他的老伴冯氏 …
阅读更多明朝末,通江县天井村(备注:现通江县诺江镇千佛村,2005年赤江乡并入诺江镇,2020年区域调整,原天井村合并于千佛村)王伸,身长九尺,臂宽两尺,腿如柱,手似耙,一双脚板象窗扇。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