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兴文镇历史沿革
兴文,历史上称兴文场,原名针匠垭。相传在古代,有一名擅长制作缝衣针的工匠住在此地,在巴中城周边赫赫有名,久而久之人们便称此地为针匠垭,后来根据谐音又称曾子垭。 1919年后,乡 …
阅读更多兴文,历史上称兴文场,原名针匠垭。相传在古代,有一名擅长制作缝衣针的工匠住在此地,在巴中城周边赫赫有名,久而久之人们便称此地为针匠垭,后来根据谐音又称曾子垭。 1919年后,乡 …
阅读更多花溪乡位于巴中市巴州区,与通江县杨柏镇接壤,历史上,因场下有乌鸦潭,潭内有一奇石,有花纹,形似鸡,故名花鸡河,后称花溪河,乡因河名。 民国25年,花溪乡境域设花新板、太乡联保 …
阅读更多民国初年(公元1912年),沿袭乡闾制,全县三乡四十八场,兴马场属崇清乡的一个场。 1920年,兴马属第四区(区址大河口)所辖。兴马仍设五团,将“甲长”改为“团首”,其余不变。 民国25 …
阅读更多清朝时,置傅家坝场。 民国初年,置文星场,属第七区。川陕苏区时期,设乡,属长赤县长赤区苏维埃。 1955年夏,属长池联保。 1949年,属长池乡保。 1951年4月,置文星乡。 1958年9月, …
阅读更多清,梓潼境属保宁府通江县麻巴里五甲。 民国初年沿用清代旧制,民国五年(1916),建区设团,梓潼属通江县南一区第二团下辖四个挨门团:尚义团辖今龙头山村;孝义团辖青寺垭村;永和团辖 …
阅读更多通江元有学宫,明建庙学。自宋迄清,科中榜眼1人,进士46人(其中武进士36人),举人52名。还有副榜6人;贡生121人,恩贡44人优贡2人,拔贡16人,岁贡184人。明清两代就学于京师国子监之 …
阅读更多清末民初,四川省下分道,道下设府,府下设州。这时,澌岸地区属川北道保宁府(今阆中县)巴州明山乡管辖。 民国二年(1913年),军阀郑启和占据巴州,改州为县,名巴中县。县设三十乡,澌 …
阅读更多曲滨,乃弯曲河畔之谓。历称曲滨口,“口”即指此地的码头,渡口,何时得此名,无从稽考。 自古曲滨未独立成为行政区,自明、清至民国,分属他乡(保、甲)辖。 1952年2月22日,始建曲滨 …
阅读更多梁永镇,今巴中市巴州区东南部。出巴城东,经白塔山,过大茅坪镇24公里40分钟车程即到。现出巴城南行,上巴渝高速不到二十分钟,便可到达。 早在三千多年前,巴人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 …
阅读更多贵民乡,清朝时称“桂门”,民国时因“四大天王”为非作歹,县长龙德渊赐名“鬼门关”。 1949年后定名为“贵民”,取意予“贵民民贵”。 1949年12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野战军547团在团长刘题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