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名医袁作良
袁作良,通江县梓潼乡人,生于1920年9月。自幼天资聪颖,就读当地私塾,在袁务平、向小平、袁本初等先生指导下,博览文字古典,熟读《内经》、《伤寒》,打下了坚实的中文和中医基础, …
阅读更多袁作良,通江县梓潼乡人,生于1920年9月。自幼天资聪颖,就读当地私塾,在袁务平、向小平、袁本初等先生指导下,博览文字古典,熟读《内经》、《伤寒》,打下了坚实的中文和中医基础, …
阅读更多张奉德,生于1962年1月,巴州区清江镇人。1981年毕业于通江师范,同年7月被分配到沙溪的王坪小学任教。在这所小学里,年仅19岁,孩子似的张奉德同志却以严谨的教风、良好的教学效果和 …
阅读更多吴邦兴,四川省广汉县三水人,生于1921年,家庭贫农。法国天主教在彭县办拉丁文学校及神哲学院,他从小读拉丁文学校,继读神哲学院。1946年大学毕业,调成都教区主教公馆做杂务工作,1 …
阅读更多马大伦,男,生于1917年3月2日,通江县诺江镇七水村马家湾人。16岁时随师黄文彩先生学习中医。黄老是县草池乡人,长内科杂症,乃前清文生,入考未弟,遂投蜀地名医陈云门,习医为业。 …
阅读更多《豆芽葱蒜叶》是通江解放前后唱得最红、影响最广的地方民歌,它是通江民歌的典范和代表。 解放初期,通江人民沐浴在新社会的政通人和春风里,劳动人民心情比的甜蜜、无比的舒畅。而《 …
阅读更多李钟壁,字元修,号鹿岚。生于清顺治戊戌年(1658年)。就在李钟壁出生的前一年,其父李蕃中举。他少小随父就读,十二岁时,其父李蕃任山东黄县县令,全家随父迁至山东,李蕃在任职期 …
阅读更多李蕃,字锡徵,号懒庵。人称振公。生于明天启元年(1621年)。通江流二沟(今兴隆乡紫荆村)人,七岁慈母见背,起居饮食由祖母照料,祖母授以章句。蕃悉诵不忘。二十一岁补弟子员。明 …
阅读更多在大巴山一带,自古以来就有“十大碗”的讲究。“十大碗”主要出现在红白喜事、圆屋庆寿、拜师敬祖、入伍升学等宴席场所,具有浓烈的地域特色。对于巴中人而言,十大碗承载的不仅仅是舌尖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