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县喜神乡“藏字库塔”
“藏字库塔”,位于平昌县喜神乡玛瑙村2组,该塔是陈家先辈于清代光绪年间集资修建,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当地村民称它为“焚字炉”,曾用于焚化字纸。 “库塔”高约5米左右,建在半人高的石 …
阅读更多“藏字库塔”,位于平昌县喜神乡玛瑙村2组,该塔是陈家先辈于清代光绪年间集资修建,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当地村民称它为“焚字炉”,曾用于焚化字纸。 “库塔”高约5米左右,建在半人高的石 …
阅读更多巴山茅山歌是巴中人民在生产和生活中创造并自发传唱至今的一种民歌,与莲花山情歌、布依族的浪哨歌、纳西族的玉龙山情歌并称为全国四大特色情歌。巴山茅山歌分为山歌、劳动号子、小调 …
阅读更多巴中市巴州区关渡乡(现属于清江镇)早在五代后唐,就有邓、殷、李、程四姓的先民到此繁衍生息。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建筑是:天井村的邓家祠堂、邓家大院、小坝村的殷家大院、灵江桥村的 …
阅读更多关渡乡位于巴中市巴州区东北边陲,距巴城44公里。关渡乡古称“黄梁垭”,因在米仓古道的重要支线上,过往行人常在此歇脚住店,买卖逐渐兴隆,人口逐渐密集,场镇日趋成型。至明清,场下 …
阅读更多“关渡山歌号子”起源于“巴山号子”,属于巴山号子的一部分,较集中地表现了关渡人民的劳动生活,记录了大巴山区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战天斗地的场景和民风民俗,为研究巴中民俗艺术提供了 …
阅读更多1949年前,巴中基本无公路,更无铁路、航空线路。民国35年(1946年)开始修筑的巴(中)一仪(陇)公路,到民国38年(1949年)才完成路基,没有通车,短短的80多公里公路,修了三年多也完不了 …
阅读更多王怀跃不仅算命合八字收摸摸嚇还打鼓帮腔。算命是他的生活依靠也是他命运多舛的根源;打鼓帮腔虽说只是业余爱好,但对他生活产生的影响并不亚于前者。因为打小就患有特发性震颤麻痹, …
阅读更多李宗灵生于光绪末年,身高一米七左右,精瘦,高鼻梁,尖下巴,无须,常穿一件黑粗布长衫。他性情温和,做事干练。替人疗毒割疮,眼手精准麻利;为人杠神驱鬼,施法变幻莫测。李宗灵虽 …
阅读更多川东北诞生礼俗仪式主要包括降生礼、打三朝、满月酒、百日礼、周岁礼等。 一、降生礼 对国家而言,生育关系着本民族自身的繁衍和生存,是本民族种族得以延续、发展、壮大的大事;对家 …
阅读更多恩阳蓝印花布源于秦汉、兴于民国,是以天然植物蓝靛为染料染制布匹的传统手工技艺。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恩阳蓝印花布逐渐远离生活,鲜有人问津。恩阳蓝印花布制作工艺列入第五批省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