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县曲滨乡人物名录
通江县曲滨乡人物名录主要有:张远春、杨继富、石刚、黄明孝、董尊荣等人。 一、张远春 生于甲寅(1914)年正月,祖籍云阳人,民国时期,因逃荒,随父搬迁,先后在笔山、双凤、 回山院 …
阅读更多通江县曲滨乡人物名录主要有:张远春、杨继富、石刚、黄明孝、董尊荣等人。 一、张远春 生于甲寅(1914)年正月,祖籍云阳人,民国时期,因逃荒,随父搬迁,先后在笔山、双凤、 回山院 …
阅读更多通江部分地方总爱把死皮赖脸之徒,叫曹天相。曹若在天有灵,在九泉之下也殊觉冤枉的。 到“而立”之年了,曹天相却什么也没有“立”起来,谋生异乡。 一天,他来到陕西省镇巴县某地一财主 …
阅读更多明末,东山坪(现通江县文峰乡)朽石垭挨岩有一个名叫米祗之的,读书不甚用功,常以习字用的纸张剪成人、马、刀、箭,状满数箱,藏于荒野,竟无人知觉。他家屋后的花斑竹,一到晚上, …
阅读更多董怀德,生于清末,住于(现通江县铁佛镇)罗亭村董家湾,其身长七尺,清矍逸然,幼孱弱,稍长远寻师学,以健筋骨,未几,武力超群,神力无穷,尤以“梭步”、“重锤”之法为绝,闻名遐迩 …
阅读更多哥老会,又称哥弟会,袍哥汉留等名。为什么称“汉留”呢?起源于郑成功,他收复台湾后,为了灭清复明,在民间组织团体,以光复明室。待他探知吴三桂潜蓄异志时,便派遣部将陈近南去四川 …
阅读更多自明末清初,川剧在经过长期的孕育后渐渐成熟,并迅速传播于广袤的巴山蜀水之间。在数百年的发展衍变中,形成了南北一体、五腔兼备、文野交融、雅俗共赏的文化特征。通江川剧源于何时 …
阅读更多明朝末年,通江县境普遍修建寺庙,庙戏流行益广。县城隍庙创建的一座万年台子,就是专门提供川剧演出的场地。而后县境的穿云洞、垂云洞、刘坪场、金溪河、板桥口等庙宇及祠公,先后建 …
阅读更多民国时期,刘坪场(今通江县铁佛镇)屡遭土匪洗劫。匪首谢俊成(渠县人)、苟忠顶(万源阴碑场人)带土匪多次抢劫刘坪民财。二、五、八逢场天,他们把场口围堵,将赶场的客商、百姓钱 …
阅读更多张大威(1535~1613),生于嘉靖乙未年,湖南省邵阳市城步儒林镇盘石树(今属白云洞乡)人。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以选贡授四川保宁府通江县知县。洁己爱民,廉政不阿。因“直忤当道”, …
阅读更多八角楼矗立在巴中中学校园内,这幢两楼一底的建筑,是当年云屏书院(巴中中学前身)的藏书楼。 川陕苏区时期,中共川陕省委党校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就设在这里。 1933年7月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