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得汉城
此城寨位于通江县城东永安乡的宕水北面。海拔400余米。三面临涧,背靠群山,四面陡峭,其上平衍,可容数万人。它的地理位置及战略地位,《蜀中广纪》有云:“万山中崛起岩壁,四面峭绝 …
阅读更多此城寨位于通江县城东永安乡的宕水北面。海拔400余米。三面临涧,背靠群山,四面陡峭,其上平衍,可容数万人。它的地理位置及战略地位,《蜀中广纪》有云:“万山中崛起岩壁,四面峭绝 …
阅读更多(一) 双竹堂牌坊 此牌坊在平昌县岳家寺乡治所,坊为清朝中叶所造,石质仿木结构,三重檐庑殿式。顶饰鸱吻,圆柱三开.上刻人物浮雕、动物花卉92幅,刻有碑记两篇、诗词对联43首, …
阅读更多廖纶(1817~1896),字养泉,号橘叟,四川省平昌县江口镇人。这里要说的是他的写字的故事。“写尽巴河三船纸,换得江南一道台”就是说他通过写字而当上了道台的,可见360行行出状元。其 …
阅读更多镌刻于巴中南龛坡的“光福寺”(寺庙本身毁于文革,早成废墟,可能会重建)三字,相传是乾元三年(760年),大唐皇帝肃宗(李亨)将“禄”改“福”而来,即将严武奏请赐“光禄寺”而题为“光福寺”的 …
阅读更多在生产之前,传统的还有祭山(此耳农旧习,今亦偶有为之)。分为:砍山、剔桠枝、铡棒、选堂、发汗、排棒、拣耳等几个步骤。 一、砍山 砍山之法旧有春山、秋山之别。砍春山亦称砍芽子 …
阅读更多通江银耳归属权沿革主要分为四个阶段:1932年底川陕革命根据地建立以前、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时期、1952年春土地改革结束至1958年人民公社化以前、土地改革以后 一、1932年底川陕革命根据 …
阅读更多通江县馆藏文物汉代篇主要包括:铜鉴、盐场铜模、铜弩机三件。 (1)铜鉴 质地铜,高28厘米,口径67厘米,底径36厘米,重17.8千克。形似大盆,表面呈黑色,敞口,宽折沿,圆唇,深腹, …
阅读更多向翀字九霄,生于明正统十年(1445年),通江县麻石乡虎台溪人,广东道监察御史。成化十一年(1475年)考中进士。年方三十,才情横溢,思如泉涌。写<赐进士琼林宴恭纪>“内厨良酝 …
阅读更多向佺(quán),通江县芝苞乡坟头坪人,南宋抗御侵略军的民族将领。 公元1234年金朝灭亡后,蒙,宋关系破裂。 1236年十月, “蒙军大举侵蜀”, “不四旬,而东、西两川从风而靡 …
阅读更多巴州城南二里有古佛龛一所。 右山南西道度支判官、卫尉少卿、兼侍御史内供奉严武奏。 臣,顷牧巴州。其州南二里,有前件古佛龛一所。旧石壁镌刊五百余铺。划开诸龛,化出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