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县毛浴镇古代有名人物——午门将军杜应仕
明朝末年,通江县毛浴镇九浴溪桂花树湾有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做了午门将军。此人名叫杜应仕,家境清贫,父母年老多病,一家人全靠打柴维生。 自从明正德年间,鄢本恕、兰廷瑞举起反抗大旗 …
阅读更多明朝末年,通江县毛浴镇九浴溪桂花树湾有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做了午门将军。此人名叫杜应仕,家境清贫,父母年老多病,一家人全靠打柴维生。 自从明正德年间,鄢本恕、兰廷瑞举起反抗大旗 …
阅读更多苟璋,字廷玉,通江县长滩人(现铁佛镇跑马村),生于明成化年间。始祖苟燮为魏文侯“千城大将”,远祖苟光禄于北宋末徽宗年间任梓州(今三台县)太守,并携眷迁蜀。父苟春字锦云,博览群 …
阅读更多李赏,明朝嘉靖年间人,家住通江县钢溪河新店子(原来属于新文乡,后属于今通江县铁溪镇管辖)。小时候颖悟超群,过目成诵,然喜逸乐,不爱学习。 御史总制军门(类似于现在检察院之类 …
阅读更多1950年9月,涪阳区供销社用芽孢菌种(亦称孢子菌种、悬液菌种)繁殖、生产银耳成功,惜其后中断。此法是由名教植物病理学家、真菌学家杨新美教授于抗日战争时期在的贵州农学院研究出来 …
阅读更多通江县明朝以后文物主要包括:“金玉满堂”压胜金钱(明)、黑釉瓷瓶(清)、中共川陕省第四次全省代表大会代表证(1933年)、消灭刘湘手榴弹(1933年)、赤化全川手榴弹(1933年)、川陕省壹元 …
阅读更多1969年3月,引进华中农学院银耳孢子种,在涪阳公社一大队四队栽种成功,每板(相当于150公斤)板凳棒产干耳250克,比常规栽培单产提高10倍。 1974年,通江的香灰菌丝与福建省的银耳菌 …
阅读更多王朝中,字聘三,号植槐,通江县新场坝戚家沟人,生于时同治九年(1870年)。小时读私塾八年,后改习武。光绪某年,县试获首名,院试亦获第一。考中秀才后,因废科举,未能继续进取。随 …
阅读更多罗文杰,四川荣县人,大学毕业,曾任过完中校长,1941年3月21日来通江担任县长职务。 任职的第三天,在县衙内召开全体职员会。他说:“初到这里,对于办理县政还是门外汉,各位比我熟悉 …
阅读更多李乔,字泰瞻,又名慎轩,李翰林的侄儿,父李钟嵋,是翰林李钟峨季弟,通江县流二沟芝坪(今兴隆乡郭家坪)人,弟兄四人。生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九岁父死,靠母亲抚养成人。 …
阅读更多通江银耳深加工,可酿银耳酒、制银耳药剂和银耳罐头、银耳点心、银耳糖果、银耳茶、银耳冲剂以及银耳护肤霜,县内目前已出产品的有银耳酒、银耳糖、银耳香槟、银耳茶、银耳汤等已经研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