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巴中运输风俗
巴中各区县旧时运输多是肩挑背背用苦力,故有“肩挑背磨”的说法。还有木船水运和人力滑竿等类。 一、背挑运输 使用的工具有背篼、夹背、背架、打拄、箩筐、桶、扁担等。在山区,旧时全 …
阅读更多巴中各区县旧时运输多是肩挑背背用苦力,故有“肩挑背磨”的说法。还有木船水运和人力滑竿等类。 一、背挑运输 使用的工具有背篼、夹背、背架、打拄、箩筐、桶、扁担等。在山区,旧时全 …
阅读更多巴中城区的传统小吃甚多。 一、巴中城区(巴州区)经典传统小吃 如:金丝凤尾松油茶。东城街道有一魏姓人家积祖传之经验,制作金丝凤尾松油茶,与同行相比,油酥馓子纤细如线,馅鲜昧 …
阅读更多李钟峨,字雪源,号之麓,通江县九浴溪(今兴隆乡)人。康熙三十二年中举、四十五年中进士,选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后升编修、检讨,随之任福建和广西学政,充殿试阅卷官,随任皇太孙侍 …
阅读更多站在今天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唱歌乡石林养生的观景台上望去,几座山很自然的组成了一座睡佛,悠然仰望着天空,这个睡佛是谁呢?传说就是药王孙思邈的化身,今天的通江还有药洪乡、药铺 …
阅读更多余焕文,字伟斋,(1824年~1892年),享年68岁。四川省巴州城南岳家场(今四川省平昌县岳家镇)人,祖籍湖北武昌府大冶县余胜庄,光绪十六年(1890年)进士余堃之父。虽是一介书生,却治 …
阅读更多清朝末期,四川省平昌县岳家寺余门两代竟连续出了父进士子翰林两个:一个老进士名叫余焕文;一个小翰林,名叫余堃,人称“九翰林”。 一、巧对父联语,人称“九翰林” 余堃(1862年~1921年),字子 …
阅读更多易华山1851年生于“野巴州”明扬场(今巴州区明扬乡,现在已经是明扬社区了)石梁子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自幼父母双亡,由给人帮长工的姑父袁显成收养,又名易显扬,绰号“吼天狮子”。 猫儿铺( …
阅读更多唐仲容,出生于1920年,逝世于2002年,享年80岁,四川巴中市恩阳区石城乡清庙村人,当代盲人佛学家,师承近代佛学大师王恩洋先生,尤其对唯识法相之学更有独。曾任刘湘二十一军秘书长 …
阅读更多清仁宗嘉庆元年(1796 年)秋,达州徐天德等与东乡(今宣汉县)冷天禄、王三槐等组织白莲教起义,巴州响滩子的鲜大川、三合场的苟文明率族人从之。同时通江麻坝寨的冉文俦、冉天元据王 …
阅读更多“巴山游击队”的真实名称叫“川陕游击军”。为啥又叫“巴山游击队”?是建国后有人发现“打陕安川”这幅标语落款是“巴山游击队”。其实,原起名为“川陕游击军”,印章刻名是“川陕游击军司令部”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