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士璧,字玉君,号安民,乃燕国公向许昌之长子。南宋抗侵略军著名将领。士璧“负才气精悍,甚自好”。绍定五年(1232)中进士,历任平江府通判,淮西制置司参议官,知淮扬道制置使,知安庆,知黄州,淮西提点刑狱兼知黄州,加宝章阁直学士,监京湖制置修议官,进焕章阁直学士,湖北安抚使兼知峡州兼归、峡、施、珍、南平军,绍庆府六镇抚使,进龙图阁直学士。

宝祐六年(公元1258年)十二月,蒙军大兵自川西北雷音境进蜀,广东合州告急,沼令马光祖暂将重兵移置峡州(今湖北宜昌市),六郡镇抚使向士璧重兵移绍庆府(今四川彭水县),以便策应。时,向士璧不待朝廷命令,主动进攻归州(今湖北姊归县),“捐资百万以供军费力,“马光祖不待奏请招兵万人,捐俸银万两以上以募壮士”,逮有云州之功②。理宗皇帝亦语群臣曰:“士壁不待朝廷命令进师归州,且捐资百万以供军费,其志足嘉。”“招士壁、光祖各官进一秩”士璧进秘阁修撰枢密副都承。开庆元年(1259)“四月,四川涪州告急,又命士璧北援,兵至夹江为营,布阵长数十里,阻击舟师,蒙军终不能进至安徽宣城的浮桥。时,朝廷自扬州升迁贾似道为枢密使宣抚六路,进驻峡州,征召仕璧将军中事授与吕文德,因战况紧急,仕壁不从。一面用巧计取胜杭州断桥一战,一面将军机方略传与文德,不久,吱德亦以捷闯。”后仕璧凯旋归峡州,似道“方怀倾夺之疑”,寻机摒除士壁为宣抚司参议官。同年十一月,皇诏士璧为权兵部侍郎,湖南安抚使兼知潭州(今湖南长沙市),任责广西边防④。月后,蒙军大将兀良合得兵自云南西南部北进,,前锋至城下玫围甚急,士壁极力守御。阀后队且至,速造将王辅佑率士兵五百前往侦探,后亲督大兵会战于南岳市(长沙亩岳麓山南),致蒙军首尾难顾,遂解潭州之围。闰十一月,迁士壁为湖南制置付使,翻赐金带、令服系”。次年二月,蒙军遗偏师自大理由广南进衡州(今湖南衡阳市),士璧会合刘雄飞“逆战于道”,解救被俘者甚众⑤。士璧迁兵部侍郎兼转运使。
士璧治军,多谋善断,“勇攝元军”,“似道甚忌之”;“性质不阿”,“军中事皆不关白似道,似道甚恨之”。于是,他入相后“欲以污蔑一时阎臣”,“遣官会计边费”。景定二年(126l)八月,“诏夺向士璧。从官恩数,穷竞侵盗掩匿之罪”,“土璧及赵葵、史岩之、杜庶皆责徵偿⑥”。似道/J每言于帝欲诛达,帝知有功不从⑦”隧策动监察御史陈寅、侍御史孙附凤一再劾罢土壁之官,送漳州居住,又紧迫守城时所用金谷,逮至行部责偿。幕属方元善极意迎逢似道意图,多方迫害,士璧忧愤成疾,不久冤死狱中。复又拘留其妻妾而强行徵之。时潭人闻之无不垂涕。信1州谢枋得代赵葵乃致上书救公,云“千金而募徒木将取信于市人,二卵而弃干城岂可闻于敌国”⑨。德佑元年三月,“诏追士璧原职”,遂后免徵,并立庙潭州。夫人杜氏悲愤寻亲,扶榇千里,转进蜀北,择葬于通江县东唱歌乡大钟山下,遂世居于此。大钟山下碑联云;?杰地应灵忠骨且欣埋蜀北,年烟久不泯贤声犹自播湖南。”
学者丁湖南曰:“宋史论云‘士璧扼于似道,宋不知图存盖可知也’,吾不识士璧系何人乃系宋之存亡,即能取怨于似道而致其杀,能取重于谢枋得而致其救,是谓善者好之,不善者恶之,史氏亦见矣。⑨”
注:
①见,《宋史》四,《列传》一七五,4911–4912页,二十四史缩印本。
②《宋史》卷44《理宗》,4864页。
同上页。
④同上865页。
⑥同上872页。
⑥《宋史》卷45《理宗》5878页。
⑦《宋史》四,《列传》二三三,5521页二十四史缩印本。
⑧⑨道光《向氏族谱》。“徒水”见《史记、商君列传》“干城”见《资治通鉴》33页。子思跟卫.侯谈论将才苟变一事。
[…] 二、向士壁(?-1261) […]
帅臣向士璧蒙冤受屈,窜死漳州,其后事扑朔迷离,尸首安葬何处?妻儿去向何方?至今还有争议,笔者根据向平章《向氏源流》、向纯武《向氏宝鉴》、向世斌《向氏家谱》、《向思第文集》进行了一些梳理。
公元1266年(宋咸淳二年)六月,向公荣在《基砧记》中说:“收宗伯安抚公(士璧)柩葬于邑(湖南平江)株山之滑石江”。柩,本义是装有尸体的棺材,但汉时把刻在石碑上的字,即铭文为柩。《周礼》有“设敖置铭”之言。贾公彦疏:铭所以表柩,故汉时谓铭为柩。因此,勒石为铭,以葬之,是可能的。
1944年湖南平江《向氏六修族谱》,只有30字留言:“士璧公子孙失散,一时不及纠叙。谨奉公神主于祠,以俟后来搜访,再为收合。”于是希望“士璧公在天之灵,有朝一日,降讯息于裔孙,载芳名于谱牒,联宗收族,继往开来。”
1997年湖南平江向良宏在《向氏七修族谱补遗后的补遗卷》中说:“士璧公含冤死去,家毁人亡,妻妾子孙离散。七百余年来,似泥牛入海无消息,是被斩尽杀绝,还是有个别幸存者,不得而知,疑团莫解。族人总是为此而忧心忡忡。”卷中还说:当向士衡(向士璧之堂弟)等四兄弟“含悲忍泪赴漳州运士璧遗体回平江安厝时,早已被扶柩奔他处,不知所之,遂凄然缩手还乡,以木主葬士璧公于平江西乡……”
1993年向平章编写的《向氏源流》和2008年向世斌主编的《向氏家谱》都说,向士璧冤死后,其夫人杜氏扶柩避难入川到通江,其根据可能源于1926年,士璧后裔为其重修的墓志铭。墓联:人杰地亦灵,忠骨臣欣埋蜀北;年淹风不泯,贤声犹自播湖南。横额:名播千秋。
嗯嗯,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