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祖先真是“湖广填四川”时来的吗?

(二)方志之说

陈凤,明成化五年(1469)进士,任南京刑部主事[事见《(雍正)四川通志》《(道光)巴州志》],“今平昌五木乡石马岭芝(栀)子坪(原属巴州从化乡)人”,后辈于咸丰七年(1857)立碑载:“今成竹溪、丝树垭、大土门、老君鼻(还有今南风、响滩、得胜、双鹿、双凤)陈氏,皆为南朝陈覇先嫡支陈能(唐肃宗时官兵部侍郎,墓在今通江至诚镇龙池山下大底坪)。“其后裔,经宋、元、明至十四代后迁住巴州干嵌坝”(在老广纳坝七里村附近)。这一姓人的后辈已遍布今川东北地区,自然与“湖广填四川”毫无关系。

《(道光)巴州志》记载:“九品山(在原双鹿乡东二公里),上宽四五亩,四壁悬岩陡峭,仅一路可步行,上可容千人,周围大山环绕而不相连,明末‘献贼之乱’……乡人避其上者皆获保全”,同时还记载了灵台山(今巴灵台)、谢家洞等处民众获救的事。因志书采访者为土地垭(今土兴)举人谢一鸣、五木坎(今五木)贡生张复旦,他们所记有很强印证性和可靠性。说明张献忠杀蜀人时并没有斩尽杀绝,“漏网之鱼”仍然不少。

《四川通志》记载,李雄飞,巴州人,顺治八年(1651)科举人;吕兆雄,巴州人,顺治十四(1657)年举人。试想清顺治初,巴州还有人考上举人,他们的父母一定不是“湖广填四川”来的。

(三)巴州知名大姓

据民国初年今万源石窝(原巴州长乐乡,清道光三年划入)《张氏宗谱》记载,石窝张姓,原籍河南同安,入川始祖张月,二代祖张定边(有亮)辗转湖北沔阳,于元末明初因避战乱迁入巴州长乐乡牛皮场(今石窝镇)。三代后在石窝小尖山建成祠堂,八弟兄正式分迁,其中第四房迁入巴州金华台(今平昌泥龙乡九村)再三代则开始分迁:一支迁入今兰草、金宝,留驻在原地的则与坦溪等地张姓同派;一支族人迁于青花、石人;一支迁于达县、宣汉。兰草分支大至于顺治时来到今址,拣了一幢“黄氏”宗祠作宗祠,至今无人问过他们占了黄家的祠堂。其他七弟兄则从石窝分居巴州(如道光年间官至云南提督的张必禄族等)、达县、万源、紫阳、大竹、湖北黄蓬山一带。

马三垭王氏后裔已不下百万之众,居住地也不仅限于川、陕、鄂、渝而是全球,公认通江马三垭王鼎为始祖,他生于南宋末年,卒年无考。元成宗大德二年(1298),仕“龙凤府管军侍郎”,敕赠“武烈将军”。元朝中叶,除广元,路巴州。元泰定二年(1325)“解组壁江”,落业城南小柏树(今通江县春在镇擂鼓寨村),并首建王氏宗祠,生穆福、彦福。彦福生四子,即柴、炭、炎(烟)、灰。据嘉庆癸酉年刊印的《槐堂族谱》记载:“时天下大乱,弟兄遂离故土而散四方焉。惟炎祖复业马三垭,柴、炭二祖居今之绥定、东乡,后世子孙科第鼎盛。”相传灰祖一支移湖北枝江县,后嗣亦多贤人,另一部分子孙则遍及渠县、宣汉等川、渝、贵各地。(因各地“王鼎简介”谬误多,本文以《马三垭王氏家族兴盛七百年》一文为准)

THE END
打赏
海报
我们的祖先真是“湖广填四川”时来的吗?
现在很多人一说到自己祖先的来历,都说是明末清初“湖广填川”或麻城县孝感乡来的。本文以此为切入点,从收集的碑记、族谱、论文表明自己的看法。因今之平昌县……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