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陕苏区时的巴中女红军
民间流传着“女人生来命就贱,一生围着锅边转”、“女人是团葩面坨,任你截来任你搓”、“女人是把葩糍粑,早起晚睡养娃娃”、“要吃巴山饭,婆娘打前站”、“座座大山道道岩,婆娘娃儿穿草鞋, …
阅读更多民间流传着“女人生来命就贱,一生围着锅边转”、“女人是团葩面坨,任你截来任你搓”、“女人是把葩糍粑,早起晚睡养娃娃”、“要吃巴山饭,婆娘打前站”、“座座大山道道岩,婆娘娃儿穿草鞋, …
阅读更多红四方面军解放了通江城后的第五天,即1932年12月29日,在通江城成立了以旷继勋为主席的川陕省临时革命委员会,作为省工农民主政府的临时最高政权机关。解放了通江、南江、巴中后,部 …
阅读更多民国3年(1914年),渔溪乡所辖6场(渔溪寺、牌坊场、三河场、金凤场、嫂潭河、三汇溪)办民团以靖地方。24团首领排,6团正(保正)领连,乡团总领营。民国7-(1918年)龙山团防队长庞希 …
阅读更多周苦娃,5岁就死了娘,不久父亲又被国民党抓去当了壮丁。她无依无靠,成了孤儿。瞎子大伯念其可怜,将她收养。可大伯家也特别穷,哪能再养活一个小女子,于是把她送人当了童养媳。婆家 …
阅读更多通江县楼子场(今天诺水河镇)的金童山上兀立着数丈高的石笋,直插云天,大家称“霸王鞭”,石笋山上有一座“宝光寺”。1933年春,红军在反“三路围玫”收紧阵地时,留下了一个连在此阻击敌 …
阅读更多郑义斋(1901-1937),河南许昌人,从小当过学徒、店员、铁路检票员,参加过京汉铁路大罢工。入党后,他多次冒着生命危险为党组织运送武器弹药和物资。在川陕苏区,他既是红四方面军总经 …
阅读更多中国共产党派出的第一个留“洋”女学生张琴秋,1904年出生在江苏省桐乡县石湾镇,上海大学学生,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在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完成学业回国后,分配到红四方面军73 …
阅读更多陈其通,少将,曾任总政宣传部文化部副部长,《万水千山》电影剧本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戏剧作家。 1933年春,他参加红军,因有文化知识,被分配在川陕省巴中县委(设清江渡)宣传 …
阅读更多廖承志自幼受到母亲精湛的绘画艺术的熏陶,他在学生时代就学得了一手娴熟的绘画技艺。但是,那时候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绘画艺术会救他的命。 1933年秋,廖承志受党中央的派遣,带着中央 …
阅读更多一、赔窗棂 1933年5月24,红四方而军总指挥徐向前,在反击田颂尧“三路围攻”取得空山坝人捷之后,行军来到上鲁坝(今诺水河镇附近)一户姓朱的农民家里。一走拢,警卫员就将马拴在屋外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