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镇巾字村的红色故事——冯大姐们巧做新雨鞋
川陕根据地军民靠野菜、芋头等充饥,度过了1932年的寒冬,却在春天遇到困难。不少红军战士长满冻疮的脚没有愈合,依然穿着简陋的草鞋。红军每天不是行军就是训练或作战,更需要一双好 …
阅读更多川陕根据地军民靠野菜、芋头等充饥,度过了1932年的寒冬,却在春天遇到困难。不少红军战士长满冻疮的脚没有愈合,依然穿着简陋的草鞋。红军每天不是行军就是训练或作战,更需要一双好 …
阅读更多秦华礼(1912-2020),曾用名郑情怀。四川省通江县陈河乡秦家湾的人 https://www.sharexbar.com/post/3512 抗战开始后,我们就到了敌后。那时刚改成八路,发了一套单衣,过 了黄河就冷了 …
阅读更多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1932年底入川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至1933年10月,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主力部队就由入川时的1.5万人壮大到8万人,苏维埃区域发展到4.2万平方公里、600万人口, …
阅读更多曾传六(1904年-1983年10月20日),中国湖北黄安(今红安县)人,中国工农红军将领,后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副部长。 出身贫苦,少年时学徒,并曾给地主当长工。1925年参加农民运 …
阅读更多1949年4月21日起,解放军横渡长江,攻占了南京,又势如破竹的解放了长江以南的广州等大片区域。7月开始,刘邓大军准备进军大西南,全国是一片大好形势,这极大鼓舞了我家乡人民,于是 …
阅读更多一、我们下两河口来了一路红军 1933年9月,13岁的我和另外十多个小伙伴一起,参加了南江县下两河口区苏维埃游击大队,遂心遂愿地当成了一名苏区游击队的红小鬼。 那时,我们家里很穷。 …
阅读更多我背木耳到汉中去,转来酎在铁炉坝的店子里歇,游击队里一个叫李子定的事务长对我们说:“做生意跑远了又耽搁时间,又危险,你们以后就把东西卖给我们,粮食、烟、酒、糖、布、枪枝、子 …
阅读更多1933年8月,南二区苏维埃政府在红军协助下建修长岭寨革命烈士纪念碑,座落在(通江县铁佛镇)白土垭村长岭寨上。 1932年腊月至1934年腊月,中国工农红军四方方面军268团、33官兵在刘坪 …
阅读更多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我祖父家开设有小型染布、烤酒、织布、打粉作坊,还要耕种六十余亩土地,经常需要不少帮工。1932年春,通江县洪口镇的一个赶场天,三个外乡年轻人向卖线的王廷根老人 …
阅读更多2012年,在通江县两河口乡一村二社余家坝采访了老寿星朱仕选,他务过农,炼过铁,后从林场退休,他堂伯曾当过苏维埃赤北县经济委员。下面是他向我们讲述的他亲见亲历的红军故事…… 一、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