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道碑的由来
响滩的韩赞成、江口的廖纶、五木的陈凤、白衣的吴镇、吴铣、岳家的余焕文、向鸣皋、石娅的孙洪震等名人逝世后,都立有用一只硕大的龟石驼的神道碑。这些碑一般高三米多、宽一米多,上 …
阅读更多通江的来历 通江也叫通河二宕河、诺水河汇通江城,下流至平昌段叫通江。中国古时陆路交通落后,水上交通盛行,古时的城市、集镇大都依水而兴,就是因为水上有舟揖之利的缘故。通江山地 …
阅读更多米仓山中的一条古道叫米仓古道。自今陕西汉中南,沿汉水支流冷水河谷道和巴江上游南江谷道,抵四川巴中,全长250多公里,因经过米仓山而得名。为汉中人四川的交通要边,自古以来,既是 …
阅读更多一、背手 大巴山一带的老人,只要手头、背上不拿不背的时候,他们无论是赶场走路,探亲访友,还是察看庄稼,闲谈返家时,总是把双手反在背后,不经意地一只手捉另一支手。问其为什么? …
阅读更多明思宗崇祯十三年至十一四年(1640年一1641年),张献忠农民起义军几次攻克巴州。其中1641年张献忠亲率农民起义军入巴州城,知州卢尔淳、同知张连耀、守备张联耀、教谕钱柏柯等抗拒义军 …
阅读更多清仁宗嘉庆元年(1796 年)秋,达州徐天德等与东乡(今宣汉县)冷天禄、王三槐等组织白莲教起义,巴州响滩子的鲜大川、三合场的苟文明率族人从之。同时通江麻坝寨的冉文俦、冉天元据王 …
阅读更多贾家梁村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要求,建成巴新居聚居点3个,聚居农户232户。 深化农村改革,引进企业、培育专业合作社,实现“六个盘活”,一是地盘活,专合社流转土地2500亩, …
阅读更多一、通江县历代建置 通江县建置始于北魏正始中(504年~507年)侨置符阳县;北魏孝明帝熙平、正光年间(517年~524年),置其章郡领涪阳县(郡县同治今通江涪阳镇);西魏文帝大统年间( …
阅读更多在巴中民间,广泛流传着“湖广填四川”的故事。一些老人常在茶余饭后讲述着祖先们是怎样历尽艰辛、长途跋涉来到四川,是怎样反捆着手被押进四川的。他们说,而今四川人有两个习惯都与祖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