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魏、北周时期的巴州(巴中)城(琵琶城)示意图
梁末(556年至557年),(今天巴中市所在地的)巴州城分为内城和外城,因外城占地面积窄,内城占地面积宽,城的形状像琵琶,故又有“琵琶城”之称。 内城为汉土城,形成“琴腹”,外城向西 …
阅读更多梁末(556年至557年),(今天巴中市所在地的)巴州城分为内城和外城,因外城占地面积窄,内城占地面积宽,城的形状像琵琶,故又有“琵琶城”之称。 内城为汉土城,形成“琴腹”,外城向西 …
阅读更多在东汉至萧齐时期,巴中称为汉昌县城,绕北水、字江(今巴河)而建。有东南西北四门,有现在东城街、文星街。城隍庙位于北门、钟鼓楼离西门不远,万寿宫在南门附近,关帝庙在东门附近 …
阅读更多哥老会,又称哥弟会,袍哥汉留等名。为什么称“汉留”呢?起源于郑成功,他收复台湾后,为了灭清复明,在民间组织团体,以光复明室。待他探知吴三桂潜蓄异志时,便派遣部将陈近南去四川 …
阅读更多从清朝到民国时期,由于政权更替和封建经济时兴时衰,巴州的川剧事业也时起时伏。清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7月18日,白莲教义军首领罗其清率师攻占巴州之后,在巴中城西严公庙乐楼演戏 …
阅读更多自北魏延昌三年(514年)置巴州起,巴城便是现在的巴中城了。巴城的由来,其“巴”字,除了与巴山巴水属古巴国的辖地以及与古巴州建置有关外,在巴中民间还有一种神奇的传说。 人们说,先 …
阅读更多界牌村位于巴州区大和乡,与通江火炬镇接壤。” 据说,5000 年前,巴人曾在这里繁衍生息,留下了大量文1化遗迹;自秦汉以来,这里是秦巴要冲、秦蜀商道和米仓古道的主干道和古驿道。 一 …
阅读更多国际乡村改造学院是国际性的、教育性的、民主性的结构。它的缘起,当远溯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晏阳初先生当时在法国战地华工营,教导华工识字。他发现:劳动大众所缺乏的,不是脑筋, …
阅读更多本文共4页面,分为方山坪起义、襄川义军大会师、群雄下方山,纵横通、巴、营、仪三个部分。
阅读更多书院,是中国历史上独特的一种教育机构,是传播文化、施行教化的重要场所。我国书院制度兴起于中唐,繁荣于明清。 一、巴州城最早的书院 丹梯书院是四川较早出现的书院之一,也是巴州 …
阅读更多1932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从鄂豫皖挥师南下,翻秦岭,越巴山,由陕南进入巴中,创建了川陕省革命根据地。1933年夏,红军中原有的一个新剧团(约九十多人)在川陕省同巴中、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