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入川解放通南巴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鄂(湖北)豫(河南)皖(安徽)建立起来的一支坚强的革命武装力量,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 1932年10月,红四力一面 …
阅读更多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鄂(湖北)豫(河南)皖(安徽)建立起来的一支坚强的革命武装力量,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 1932年10月,红四力一面 …
阅读更多作者:林莉 巴中作为四川的巴文化区,占据了四川境内“巴蜀文化”的半壁河山,如何将巴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旅游产业资源,推动巴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实现文化强市战略,这是摆在全市人 …
阅读更多一、历史渊源 “皮影”,又称“灯影”,是融皮影的雕刻、彩绘、灯光透视显影、川剧坐唱为一体的地方戏曲艺术。相传川北地区早在北宋时期就有“影子戏”。 “皮影戏”属于“傀儡戏”,最早出现于 …
阅读更多西北至东南走向的大巴山,横亘在川陕鄂三省交界处,形成了巴蜀北出中原的天然屏障。“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巴岭蛇山的土著先民,洪荒时代就不曾停 …
阅读更多巴中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就有人类活动生息。在这一片土地上曾经生活居住一支历史上颇有影响,民风剽悍,天性崇武、善于兵战的少数民族,为古代巴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賨人、板楯蛮 …
阅读更多1934年11月1日至9日,红四方面军在赤江县委驻地,即今通江县毛浴镇召开了规模空前的党政工作会议,到会代表800余人。这次会议,将全军各部队军训时的训词进行了规范,统一为“智勇坚定 …
阅读更多今从南江《何氏宗谱》上发现了一种源于民间的条例,朴素而具原始色彩的奖学基金制。 据谱载:元顺帝至正年间,(公元1341年——1368年)南江何姓第一代始祖何悟真落户于南江长池乡后,经营 …
阅读更多南江县城东门沟有一处早在唐代就颇有名气的游览胜地,就是由曹蒲涧、太子洞、碧岩三者缀珠般连成的涧、洞、岩多层次景观。唐人描述它“巨石垒倚,嘉木交映,空森复耸,奇势异状,绿苔青 …
阅读更多作者:孙天福 1932年12月20日,川陕省临时革命政府在通工成立,到1935年4月5日红军撤离南江止,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人民。在中共党史上写出了光辉的一页。 在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思 …
阅读更多明朝建文帝,离世几百多年了,至今下落,成为历史悬案。一说在南京官中被火焚,一说死于北京,葬在西山;又说逃亡在不知去向。一九八七年《社科论坛》第三期发表了我的《明朝建文帝究竟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