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错三经米仓道伐蜀楚
据《资治通鉴》、《华阳国志》记载,秦大将司马错曾三次经巴山南米仓道伐巴蜀及楚地。 第一次:公元前316年,蜀伐苴(葭明县地辖今南江),直求救于巴,巴求救于秦。秦惠王派张仪、 …
阅读更多据《资治通鉴》、《华阳国志》记载,秦大将司马错曾三次经巴山南米仓道伐巴蜀及楚地。 第一次:公元前316年,蜀伐苴(葭明县地辖今南江),直求救于巴,巴求救于秦。秦惠王派张仪、 …
阅读更多作者:林莉 巴中作为四川的巴文化区,占据了四川境内“巴蜀文化”的半壁河山,如何将巴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旅游产业资源,推动巴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实现文化强市战略,这是摆在全市人 …
阅读更多巴中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就有人类活动生息。在这一片土地上曾经生活居住一支历史上颇有影响,民风剽悍,天性崇武、善于兵战的少数民族,为古代巴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賨人、板楯蛮 …
阅读更多公元前368年起,秦孝公与巴蜀两国为好。公元前359年起,孝公用商鞅为相开始变法,很快使秦国成了“七国”中的第一经济和军事强国。 公元前317年,巴蜀两国开始战争。战国时期被蜀王封其 …
阅读更多公元前1066年仲春,武王姬发同元帅姜尚(姜子牙)率周军三、四万同纣王监军殷破败(纣王之子)、元帅袁洪、大将乌仔文化及“梅山七怪”鏖战于牧野(今河南省新乡市境内),相持月余不胜。姜尚 …
阅读更多作者:朱仕珍 巴渝舞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战前舞,即武舞。《左传》载3000年前“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巴师勇说,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故世之曰:武王伐纣前戈后舞。”这里对 …
阅读更多据地方志记载: “经径尺之石,供于堂中右角地下,名曰‘罗公坛’。”除朝夕供奉外,每届三年,必延巫于家,杀猪致祭,名曰庆坛(爨坛)。又云: “乡人于龛之上,或书四方财神,或列药王 …
阅读更多巴中等大巴山地区是早期道教——五斗米道的发祥、流行之地,五斗米道源于巴蜀地区古老的仙道文化,炼丹服食、长生不老、羽化升仙乃当地源远流长的传统信仰,高峻的山岳及其参天大树,则 …
阅读更多古代大巴山区的巴人英勇善战,尤其以善于在战斗中使用一种木制盾牌而闻名天下,因而史称板楯蛮。相传板楯系用大巴山区异常坚硬的青冈木制成,或称彭排、旁排、须盾,有的还蒙上犀牛皮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