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由于统治阶级残酷压迫人民,爆发了以李自成、张献忠为首的农民大起义。张献忠率部入川,在成都建立了“大西”政权,给清王朝以沉重的打击。将一位杰出的农民领袖,诬为“杀人魔王”,炮制了“八大王剿四川”“杀得鸡犬不留”等谎言。
据史料记载,明末清初,四川确实死了许多人,人口锐减是事实。
其原因并不是张献忠所剿杀。事实是:
一、史记四川人口锐减,发生在明朝万历到清康熙十九年前这段时间(一百年左右),而张献忠在四川的战斗,前后只两年多时间。
二、张献忠起义军只占领过四川的少部分地方,大多地方去都没去过,何言剿杀?
三、《大西骁骑营都督府刘禁约碑》记载:张献忠规定军队“不准妄害良民”“不准娶本地妇女为妻”,“不准私受民词”,“不准擅自招兵扰害地方”。如果招兵扰民,“许彼地士民锁盖军前正法”。这些禁令说明张献忠的军纪和政令是严格的,剿何有之?
四、张献忠的队伍对人民以兄弟相待,每到一地,都开仓济贫,为民伸冤。《滟预囊》卷一载:“利于贼者,无聊穷人,背主黠仆,贼与此气味相投”。如果张献忠是一个“逢人便杀”的魔王,他怎能与人民休戚与共,受到爱戴和拥护呢?
五、当年四川梓潼县七曲山原文昌宫风洞楼内,有当地人民给张献忠塑的神像,四时祭之。直到乾隆 (1742 年) 时,才被清政府毁掉。不久,群众又在原地重塑张献忠像(此时距张献忠栖牲的 1646 年已九十多年了) 为遮朝廷耳目,改七曲山为“大庙山”。如果张献忠真是“杀人魔王”,人民群众为什么还长时间怀念和崇拜他呢?
事实充分说明,当时四川人口锐减,决不是张献忠剿杀所致。真实原因:一是明、清两王朝与四川官僚地主武装、少数民族战争时间很长,烧杀抢掠和镇压死伤很大,杀人很多;二是清军同明军以及清军和吴三桂之间的战争,蜀人伤亡空前:三是天灾频仍,瘟疫流行,有些地方整村整舍死亡。
所以,“八大王剿四川”之说不符合历史事实。
勿庸讳言,张献忠在四川征战和镇压叛乱中,是杀人不少。那么,“八大王剿四川”之说,又是怎样造出来的呢?完全出自清王朝最高统治的旨意。由于当时“文字狱”搞得人心惶惶,修订明史的御用工具,只能惟命是从,不敢据实记述张献忠有关事实真相。修史者冯甦(苏),在他的“见闻随笔”里,就编造了“四路杀人”的说法以迎合清王朝。另一个名毛奇龄的又据冯甦(苏)的《见闻随笔》,在其《后鉴录》中,独创“草杀”一词,说张献忠在四川“共杀六万万之奇”。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在明代,全中国人口还不到一万万,而张献忠在四川竞杀了“六万万之奇”,也实在是弥天谎言了。
在今四川一些地方(特别是川东北)的居民,确实是从湖广以及其它省迁来的。如果不是张献忠“剿杀”,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人口如此稀少呢?据考证:主要是“摇(姚) 黄土暴子”屠杀了的。
《明季南略》卷十二说“…摇黄,原名‘姚黄’,原系汉中土贼姚黄二姓者为首。后其众既多,分为十三支伪为摇黄。以袁韬为首,拥众十万。”又据《客滇述》记载:“‘摇黄’以通江、巴州、达州为巢穴,而蔓延于岳池、广安、定远、合川、巴县。凡川东之北岸,任其出没,掳掠人口,则又责人取赎。当耕种时,则敛兵暂退,及收成后则复来。”
“…因土人强悍,乡兵四起,相约杀贼,而贼遂逢人便杀。…久之,人马渐多,器械渐精,且有火器…遂攻城掠寨,而岳池、邻水等县无坚城矣。”由此可见,“摇黄”纯粹是一种以抢劫为生计的流氓、“土暴子”武装集团,它与农民武装起义,性质完全不同。
“摇黄”“土暴子”曾屠过平昌。文献可证:《蜀记》云:“乙酉(顺治二年)…摇黄贼屠巴州(现平昌白衣、涵水属达州;灵山、澌滩属通江;南风、黑水属仪陇,余地全属巴州管辖)、通江、东乡(今宣汉)、太平(今万源)、达州、梁山、新宁、开县各地方,人烟俱绝”。清道光元年 (1821 年) 立的响滩韩家坝宗支碑载:“韩氏先公,本豫吉安太和人也,摇黄变乱后而入蜀植业。”建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 年) 的韩正连墓志记:“正连祖生于明季,迁摇黄变乱…”这两则碑文更证实了平昌居民确实是“摇黄土暴子”所屠,才导致外地移民“入蜀植业”的。
有人说,“摇黄”投降过张献忠,自然有关系。此问题历史已作回答:《国榷》卷一百二十载:“明崇祯十七年(公元 1644 年) 八月,摇贼五万,曾降于张献忠。”当时的“摇黄”是慑于张献忠进军四川之军威和群众之激愤,为保存实力而被迫伪降。张献忠受降后,义军由川东直指重庆、成都。而“摇黄土暴子”的武装,并未受编随军征战,而是仍据川东北,不受节制自行其事。所以,摇黄屠川东北各县,与张献忠并无任何关系。
后来,“摇黄”投降清军,不久便背叛清王朝,“奉明宗室为主”,又变成明朝官军。从“摇黄”一系列行为可以看出,它是一个毫无政治目标,立场颇不稳定的武装集团,纯属流氓“土暴子”。
(韩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