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抗战经历:董良眉的回忆

董良眉,1917年2月8日出生于巴中市巴州区双凤乡(现并入玉山镇)红旗村。幼时因家境贫因,无钱读书升学,1933年,29军田颂尧部驻巴时,我即当兵入伍,后部队转绵阳时,我被保送41军干部训练班受训,毕业后留校任助教。

1937年芦沟桥“七七”事变,日寇发动侵华战争,我即调到124师工兵连任准尉事务长及少尉排长等职,随军北上抗日,曾参加晋西、鲁南各地战役。当时川川军的武器装备极差,每个步兵团最多只有四五挺重机枪,八二迫击炮二三门,轻机枪六七挺,其余都是步枪、大刀、手榴弹,而且都是川造的,不但性能差,射击不精确,射程短,而且故障多,甚至个别的团,有机枪而无炮,或炮少机枪也少,还有极少连的步枪都不满足人手一支,个别徒手兵只能背大刀手榴弹。同时在师以下的部队,通讯、交通、医药、补给…等设施更难想象,一切根本不能与敌现代化的装备可比。故每次在远距离的战斗前,敌人就先以飞机向我阵地轰炸扫射,我们又无对空的高射武器来射击。继用大炮轰击时,我们又无大炮还击,我们的川川造八二击迫炮又远远达不到射程目标,敌人的战车、坦克冲入时,我们又无战防枪炮来对付,故我部每次战斗在尚未接触敌人之前就付出极大的伤亡,只有在近战中,待敌人冲人我阵地前沿时,我们用手榴弹和大刀就发挥了极大的威力。因此,有多次也获得以寡敌众,以弱胜强的战果。

1938年八路军在平型关大捷后,我部又协同大战娘子关、台儿庄及大洪山等地战役。不久由于韩复渠不战弃守山东济南、泰州、兖州等军事要地,致使京汉线各重要城市,均陷于危急状态,我全集团军即奉命由晋西调五战区为李宗仁指挥,填补韩复渠放弃的遗防地区。在大洪山的战斗中,由于冲锋陷失敌阵,遭到敌人的密集火力制压,我全排46名士兵,只剩我同另两名士兵生还,我腿也负重伤,伤愈回部后即晋升中尉排长。后住防老河口时,我被调送黄埔军校八分校军官训练班九期受训。毕业回部后,又参加藤县外围朴阳山之战斗,我又二次负伤,伤,愈回部后即晋升上尉连长。

1946年抗战胜利结束后,我部即调京汉线接收敌人的武装并守护京汉铁路沿线时任副营长,后又发生内战,又调我部参加准海战役时,我又晋升少校营长。后来随军起义,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不久调华东军政大学学习。经医生检查,多伤体残,即资遣回家。后在“WG”期间的阶级斗争下,被判刑劳改,刑满后宽释回家。

1984年经原中共巴中县委统战部,在实事求是的政策下纠正错案,取消原判,颁发了起义人员证明书,并每月发给生活补助费,使我能够安度晚年。

(根据董良眉2002年回忆整理)

THE END
打赏
海报
我的抗战经历:董良眉的回忆
董良眉,1917年2月8日出生于巴中市巴州区双凤乡(现并入玉山镇)红旗村。幼时因家境贫因,无钱读书升学,1933年,29军田颂尧部驻巴时,我即当兵入伍,后部队……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