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莩枕藉少生全——光绪三年南江大饥荒纪实

《(民国)南江县志》第二编《灾祲志》:“光绪三年丁丑,旱,大饥。时知县张熙谷设法赈恤,极为周至。灾民赖以全活者无算。”

清德宗光绪三年,干支历为丁丑年,西历为公元1877年。是年,川北大旱。而保宁府所辖巴州、南江县、通江县旱情尤其严重。时任南江县训导(府、州、县儒学辅助教职,类似今日教育局副局长职位;清代,县训导官秩从七品)的陈家修经历了这一次由旱灾引发大饥荒的全过程,身临其境,耳闻目睹,感同身受,日后作《丁丑大旱记》,理性、客观地记录了南江县由旱灾引发饥荒的全过程,为今人了解140多年前那场惨绝人寰的灾难提供了清晰而翔实的历史佐证。

历史上的南江县幅员辽阔,万山丛簇,田地稀少,土地瘠薄,百姓生活艰苦。

清嘉庆十四年(1809)任陕西汉中府知府,后升任陕西按察使的严如熤在道光初年成书的《三省边防备览》卷八《民食》中写道:“南江当巴山西麓。未开老林,城墙岩至木竹垭,窎长近三百里;自贵民关即鬼门关进老林深一百数十里。南江之木林,本境无深涧可通,其林未开,林内亦无垦种之人。贵民蟒洞而外,虽无老林,而连山叠巘,绝少平原。惟沙河子、官坝等处,山湾河曲,间有水田。民食所资苞谷、杂粮,故在川北最为瘠苦。”

南江县志上的记载的灾害情况
南江县志上的记载的灾害情况

光绪十年(1884)任南江县知县的云南呈贡县进士孙清士在诗中写道:“地瘠牛俱瘦,水沽鱼不肥。”(《南江道中》)

鉴于地理环境恶劣与土地资源稀缺,南江人平常大多以苞谷、洋芋为主食,即使是官宦、绅商等富裕之家,平时家中也无多余积谷。

THE END
打赏
海报
饿莩枕藉少生全——光绪三年南江大饥荒纪实
一 《(民国)南江县志》第二编《灾祲志》:“光绪三年丁丑,旱,大饥。时知县张熙谷设法赈恤,极为周至。灾民赖以全活者无算。” 清德宗光绪三年,干支……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