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县千佛山的传说故事

平昌县千佛山
平昌县千佛山

千佛山,位于平昌县板庙镇(原青凤镇辖区),与三十二梁景区浑然一体。

一、名字来由

据民国2年《巴中县志·古迹》记载,在县东二百四十里,千佛池,一泓清泉,天生池沼,周池险峻,皆成自然佛像,故名。其位于大巴山南麓平昌县红云台山系支脉末端,三面环水,孤山耸立,海拔约700余米,面积约5平方公里。与达州北山、江陵接壤。千佛山也叫千佛寨,绝壁千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千佛山天然灵猴石
千佛山天然灵猴石

二、千佛洞的来由及简介

千佛洞是在寨西门下五百米有沿岩石天生百尊佛像,三龛一洞佛像,洞门为仿木石材结构重檐歇山顶,洞高5米,宽6米,进深4米,刻有100余尊浮雕佛像栩栩如生,阿弥陀佛坐中间,左边大势至,右边观士音,形象逼真,神态各异。后因战乱兵马围剿,数次火烧千佛山,佛寺毁于一旦。后于清道光十七年 (1837年)重建三重殿,清光绪17年 (1892年)建成。

千佛殿
千佛殿

千佛山的“千佛洞”摩崖石窟石刻,成于初唐时期,据现存有残碑石刻记录显示:圣神帝中元丙申年九月落成。

民间传说在唐代初期,有一游方僧人云游四海积德行善,一路化缘到了此地,傍晚曾在山下居民的茅房内寄宿。僧人夜半听到山上隐隐约约传来阵阵佛音,立马上山循声查看。在半山腰寻得一石岩洞,只见洞内灯火辉煌,华彩四溢,各路神灵莺歌燕舞,欢聚一堂。僧人自己从未见过如此盛大场面,便不敢造次喧哗,只能悄悄观看,不知不觉传来雄鸡报晓,天色渐明,众神灵纷纷离去。僧人惊醒,发现自己身在山腰,周围岩石若石若佛,赶紧点燃香火顶礼朝拜。

残存的碑文
残存的碑文

僧人的行为感动了山神,山神派来一只仙猴,替他挑水打柴,洗衣作饭,精心侍候。僧人便四处化缘,募捐筹建千佛寺。后来武周王朝下旨修建“千佛寺”。在山顶建有金壁辉煌、飞檐翘角的供奉文昌菩萨为主神、还有如来、观音、弥勒等二百余尊神像千佛大雄宝殿和专供孔子的大成至圣殿等三重三合大禅院。

现存残碑尚在,文字为“壮观瞻文德武功并耀,数伟岸凤岭龙山齐辉”, “匡国化民”。当地居民介绍说解放前时,每逢节日假期到此烧香拜佛的人川流不息,热闹非凡。

三、发生在千佛寨|千佛洞的故事

据民国2年《巴中县志》记载,1797年6月,白莲教巴州首领罗其清之弟罗其书及其同伙抢占驻扎千佛寨,清廷官兵在义勇罗思举的带领下,连夜从泥龙庙潜到千佛寨,趁其深夜人静大家熟睡时纵火焚烧草营和寺庙,使之罗其书和部下便四处逃窜,溃散各方,清兵占领了千佛寨。

1917年,白衣壮汉张金山因不满地主豪绅欺压,利用千佛山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有利地形,聚众200余人占山为王,在千佛山上扎寨安营,树帜举义,劫富济贫,与当时反动势力抗衡。为防敌攻,张金山率兵在山南面修砌长300余米、高4米的石寨墙,在东、西、南、北修了四道寨门(现遗址均在)。当时保宁府和绥定府曾经先后两次联合派兵讨伐,均以官兵失败告终。官府第三次又调兵围攻时,因营寨内潜有官府混入的奸细点燃火药库,死伤过大,张金山余部被俘,在被押往巴州途中遇害。但是,从此千佛山名声大振,近传巴、达数县,远传成、渝都府,在此次战火中“千佛寺”损毁惨重,几乎灭迹。

1934年2月上旬,国军范绍增部两路退至红云台和千佛山一带,江口分县的红四方面军独立游击营营长胥克寻率游击队员60人,于夜半歼灭千佛山的地主武装300余人,击毙民团头子胡愈德。范绍增遂派两个团的兵力进攻板庙和千佛山一带,激战数日。3月3日,军阀刘湘下达第二次总攻命令。3月12日,国军唐式遵以第4师之范竺轩、孟浩然、周绍轩的3个旅和一个独立团,猛攻红军东西两线的结合部红云台一带地区。次日派3架飞机配合川军参战,并无所获。隔日中午,川军的“敢死队”轮番冲击,在千佛山马家崖与红四方面军264、270团一部开展激烈肉搏战,川军伤亡1500多人后主动撤出阵地。时任红四方面军江口独立团副团长胥克寻为掩护主力红军后撤,在战斗中负伤被俘,在千佛山被敌人残忍杀害。在数次战役中,千佛山的寺庙和设施几乎损毁殆尽。

综合微信公众号“平昌县文化艺术协会”资料及参考三十二梁景区介绍整理而成

THE END
打赏
海报
平昌县千佛山的传说故事
平昌县千佛山 千佛山,位于平昌县板庙镇(原青凤镇辖区),与三十二梁景区浑然一体。 一、名字来由 据民国2年《巴中县志·古迹》记载,在县东二百四十……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