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绍陵传略
严绍陵(1913-2001),男,汉族,字彤云,别号建忠,通江县诺江镇人。幼人私塾,攻读四书五经;少进猫儿场国民学校,在诺江镇高等小学毕业后升入县立初级中学,修业两年半。1933年春,赴渝寄居在舅父李芳圃家,继进重庆达才中学补习。
1934年到1938年夏,先后供职于川军21军重庆后方医院和黔军140师二旅部,任录事(誊写)及司书(文秘)。后抽派到西北军军官培训班受训两月,结业后第三天,被分配到新18旅1团2营6连当排长,随即开往宁夏二里子河前线抗日。第三年转战内蒙,至1942年春因病回家,落户诺江镇西街,做大米生意,开设烟铺子。1944年,受聘于诺江镇国民中心小学校,先后教自然、地理、体育和国文课。
1946年10月被委任为学校校长至1949年底。建国后继续留任,并出席县一届二次各界人民(士)代表大会,其提案被政府采纳。1950年至1958年,先后任城关镇、铁佛、洪口等地完小校长和永安、铁溪、铁佛等小学教员。1959年被清洗回家,下放到苗南乡城西大队从事农业生产,到1983年落实政策,恢复非农业人口,作退休处理。2001年2月20日病逝于家中,享年88岁。
1945到1946年,学校年久失修,壁穿房漏,不少学生离校进四城门的私塾就读,学校几乎瘫痪。为改变学校现状,县长赵学铭委任严绍陵接替校长职务。严绍陵上任后,首先着手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治理校园环境,县财政拿不出钱,他就利用故旧关系,找比较关心教育的张辉光(邓锡侯部的团长)出名募捐,将募捐的钱、粮、物交镇主席赛祖培保管,指派专人经修,请木工修补校舍、课桌凳,找瓦匠翻盖房屋,并亲自带队到罐子潭、春长坪运瓦,所有工人早晚在家用餐,午饭由严绍陵的家属备好往工地送。学校培修好后,又添置了脚踏式风琴、实验用蒸汽机、酒精灯、木制单双杠等教学设备,原去私塾读书的学生又纷纷返回校园。
1947年秋季,学校为募捐者立碑于校门纪念,以昭义举。当时,学校有教师12人,工友1人,由于“物价飞涨,国币贬值,教师生活艰苦”,到了星期日,严绍陵就把全体教工请到自己家里打牙祭,大家和睦共事,工作齐心,不少教师兼了职员的工种,主动为学生生活服务。家长为之感动,不少人自愿为教师食堂送菜,大小春收获后还送新粮给教师,学校在礼堂挂了“尊师重道”的木制黑底金字横匾。严绍陵结合学校实际,借鉴县立中学的作法,制定了《学生服范、内务规定》《学生奖惩条款》等常规管理制度,他定期查阅教员自编讲义,查看学生副本,并督促教员进行课外指导。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