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县临江古寺

临江古寺大概位置
临江古寺大概位置

临江古寺位于巴江岸边老鹰寨山下,狮子滩斜对面。现已毁。

据寺中石碑及寺梁所载,此寺初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当时因皇帝好佛而全国争相修建庙礼佛,此庙即其中之一。

寺临江高处而建,原有两道山门,因遭历代战乱,第一道山门已渐而垮塌,寺内陈设亦遭受破坏。后来复建于清同治五年三月。比明朝初建更加宏伟壮观。

寺前有一大石坝,光滑平整。穿过石坝沿石级而上,左有黄包柏树一株,树干粗大,二人牵手方可合抱,古柏树参天排列。右侧为桃李杏柳相间,春暖花开,流光异彩。

沿石级再上,有木质栏杆,分护两旁,栏内即寺之正殿。右厢房为僧众宿舍、厨房及茶水房(昔年僧徒甚众,寺由一戴姓老僧主持,信徒张果元及一李姓老叟,因不知其名,皆以“土地”呼之。专司洒扫,给前来拜佛香客备办茶水和焚香上供之事),右厢房为学校,曾有数代名儒先后在此执教,其中以林敬如老先生执教最久,亦有不少学生成名。

红军出川后,寺内多驻川军,兵不事佛,弄得满目斑驳。后有不知名游客入寺参观后,于学校前壁题诗一首:“主义不合战事充,茫茫时局百忧丛。通南土地多残缺,广巴民财一扫空。草泽英雄悲气短,茅庐俊士叹途穷。吾才愧乏安怀志,未能为国挽颓风”。诗不落款,仅题年月日为记。

寺的正殿共三进:一为关圣殿,两边木柱,其粗如桶,各有泥塑五爪金龙一条,盘绕柱上,势若腾飞。正中有关羽塑像,高与檐齐,勇武神威。两旁关平捧印,周仓持刀。像前有长联书法苍劲。其联曰:北拒曹操,东和孙吴、南镇荆襄,西定巴蜀,想当年,圣武神威,原只为两朝四百;情隆兄弟,义重君臣,生全忠孝,死显威灵,到而今,终身遗恨,未完成三分一统。横匾:“威镇华夏”。

殿内左钟为生铁所铸,重逾千斤;右鼓为驼皮绷成硕大声宏,幕鼓晨钟响初四境。东西两面神龛上,分塑“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神像,因其面貌凶恶,怕惊老小,常用布慢掩之。

圣殿之上方为玉皇楼,玉皇大帝塑像,端坐楼中,二目平视,栩栩如生。

圣殿后壁,左右各有圆门,进门则为佛祖殿,三尊如来佛像与关圣隔壁,相背而坐,神态祥慈,笑容可掬,使人顿生心平气和,烦恼尽消之感。

佛殿门栏外,为内天井,有长约三丈宽,约丈余一石坝,形成上为佛殿左、右各三小殿相对依的“四合院”局格,左三殿为文昌殿、文殊殿、瘟祖殿;右三殿为释、道、儒三教祖师之殿,余为寺僧念佛诵经之所。

石坝中有高丈余共三层之小石塔,六楞六面象征六合,每面皆刻有弥勒佛盘膝坐像。各层均有尺余正方形小孔,用于寺僧焚化表文、奏文及做法事牒文之用,石塔四周有紫薇等诸多花树映衬。坝正面为罗汉堂,十八罗汉分列两边,或坐或卧,或笑或哭,或嗔或怒,形状不同,姿势各异。正方左右亦各开圆门,进入门内,则为观音殿,观音大士与文殊、普贤并排分坐莲台之上,顶上有“慈航普渡”四字镀金横匾,匾下塑大鹏金翅鸟,口含佛珠一串,势似展翅飞翔;善才、龙女各执净瓶,柳枝分列两边。

寺左侧辟有一塘,水色清碧可以垂钓,夏日荷花盛开,清香扑鼻。

寺右学校侧有一草坪,学子课余,或相对弈棋,或荡秋千、捉迷藏于嬉戏之中。

寺后古松柏树数十株,荫蔽天日。寺内拥有田产可供僧众食用,兼为游客备办茶水之费用,因而寺中僧众无须沿门托缽乞求布施亦可自足。

其中一大田名曰:和尚田,至今乃用其名。清末民初为该寺香火鼎盛时期,僧以百计,善男信女,来寺烧香拜佛或游览者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尤其是每年的五月十三日(磨刀会);四月初八日(佛祖生日)六、九月十九日(观音会);八月二十七(孔子生日)夫子会等会期,朝庙人群川流不息夜以继日,甚似闹市。

但随时代变迁,渐趋冷落,至解放初期,已僧去寺空,“WG”破“四旧”中神像尽毁,百年古迹亦毁。后来又因建设需要,陆续拆去庙房。七十年代幼读于此,工作作于沈阳之游子邓明鑫回乡探亲,见庙毁塘涸,花凋木失,不胜忼惜,曾有诗云:“久违归来意葱笼,复谒古寺不见踪。微雨蒸面浑不晓,湿却布衣无数重”。

THE END
打赏
海报
平昌县临江古寺
临江古寺大概位置 临江古寺位于巴江岸边老鹰寨山下,狮子滩斜对面。现已毁。 据寺中石碑及寺梁所载,此寺初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当时因皇帝好佛而全国争相修……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