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谪贬集州(今南江)刺史的两名太子一位宰相

南江县城东门沟的太子洞,为唐以后历代推崇的名胜古迹。但太子洞之太子为谁,其说不一。有说唐章怀太午,曾在此洞避难;有说章怀太子曾到此游览。岳秦然同志《太子洞考》,查阅了大量历史文献,得出结论:太子洞之太子,系唐觞帝李重茂,他在集州(今四川南江)任过三年刺史。此前,唐中宗次子谯王李重福也曾通任集州刺史,但未及就任,就因举兵夺帝位失败,投河自杀。

这段历史渊源,(日本)作者原百代著(武则天》(1985年版,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发行)有详细叙写,进而证实了重要史实,现摘抄片断,以供参考。


“神龙元年……中宗第三子义兴郡王重俊晋升卫王,第四子北海郡王重茂晋升温王……第二子左散骑常侍谁王重福被贬到濮州任员外刺史……实际上等于幽禁。……睿宗时敕令下达要重福调任集州刺史。集州是遥远偏僻的地方。张力均力劝重福起义:“大王如今是先帝长子,在先帝驾崩后,理当即大位,相王不过是先帝的弟弟,凌越大王,继承皇位,乃不当之举。……如先潜入洛阳……西取陕州,东平河南、河北,控制天下,垂手可得”,重福立刻应允。……重福军队赶到左右屯营……无法攻下……军队溃散,重福独自骑马从左掖门前往东急奔,从上东门逃出城外,隐藏在附近山谷里……无路可逃,就投身贯穿洛阳流向东方山谷的漕渠,结束他暗淡的一生。重福之乱,对温王重茂产生严重的后果……”重福之乱的四个月,景云二年春正月,温王重茂被封为襄王,同时派任为集州刺史,集州就是他不幸哥哥重福受命尚未前往赴任的所在地。重福认为一旦上任,就万事皆休,所以才决定起义的偏僻地方。

刺史是徒具虚名的,重茂到达集州后,过的是幽禁生活。朝廷又另派中郎将官兵500名到集州特别加以严厉戒备。

三年后的玄宗开元二年(公元714年)重茂调任房州刺史。房州宅邸,已是亡父中宗在庐陵王时代,度过二十余年幽禁生活的地方。到达房州后,重茂因过分憔悴,终至病亡,享年24岁。

重茂是中宗的么子,在父皇暴毙的同时,被韦后强迫即位天子,仅仅在16天后,就被姑妈太平公主、堂兄李隆基等人强迫退位··,…成为惨烈权力斗争下的牺牲品。”

“延载元年十月,左肃政台(御史台)中丞周允元升为检校凤阁侍郎同平章事,列席宰相。周允元对目前宰相们只知明哲保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非常不满。当自己成为宰相之一时,他的不满遂转为愤怒。宰相们从不对皇帝说一句中肯的话。又因为李昭德的前车之鉴,彼此之间非常默契,都不肯比别人多说一句话,多做一件事。……其中以苏味道为最,不管什么事,每有争论,他总是支持两端的意见,从不表明自己的态度。因此,许多朝臣背后戏他为“苏棱”,对他那种只顾全自己的丑态,周允元实在无法忍受,每天和他相对。周允元决心将“居高位,领厚禄,都无用至极”的宰相们赶下宝座。他和同道的司刑少卿皇甫文商量这件事,二人同时上奏,大致内容如下:“自内史豆卢钦望始,现今的宰相莫不以无为为能事,把坏事都归在李昭德一人身上。而且他们人多势众,都未能匡正李昭德一人的专横,身负辅佐国政之大任,实有怠忽职守之嫌,罪不可赦”。皇帝也十分了解这种情形。结果,豆卢钦望左迁至赵(河北省赵县),韦巨源至麟(陕西神木县),苏味道至集(四川南江县),陆元方至绥(陕西绥德县),杜景俭至傣溱〔湖北临武县),分别担任刺史。这是太平时代难得一见的大批宰相左迁。”

另据该书记述,章怀太子李贤贬巴州三月之后,派使臣丘神勋逼贤自缢,时年31岁,卒于公元684年2月21日,遗体埋在巴州化城县境。

综上所述,可见封建社会标榜的“三纲”、“五常”的虚伪实质。今人亦可借鉴,从中悟出点什么……。

鉴古观今,历史的沧桑巨变,终于给偏远的集州南江写上了辉煌的篇章。

(作者:黄绍达,刘昌慧)

THE END
打赏
海报
唐代谪贬集州(今南江)刺史的两名太子一位宰相
南江县城东门沟的太子洞,为唐以后历代推崇的名胜古迹。但太子洞之太子为谁,其说不一。有说唐章怀太午,曾在此洞避难;有说章怀太子曾到此游览。岳秦然同志《……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