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民俗:撞嘴、上场客、冒儿头

一、撞嘴

撞嘴,就是偶然碰到人家吃好吃的,三餐正常的饭,碰巧路过,遇见,也叫撞 罗嘴。有人来了,那正吃饭的人家,或正分吃什么好东西,都会客气地停下来,热情地招呼你,就算你刚吃过饭了,还是会请你少尝一点,再吃一点。这下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真正的撞嘴,确实是偶然路过,或去办事,或去人家那里借东借西的,撞上了好吃的,运气好,跟到沾光享点福。有的人,就不是了,而是设计成撞嘴样子,窖好点子,专门去撞的。就像我们那小街上,杀猪匠杨茂德的女人,刘娘娘,她好吃懒做惯了的,男人给哪家杀猪,就在那家吃饭,这是规矩。她会算,估量着正吃饭,或吃得差不多,要下席了,她趿着一双鞋去了,假意窜人户。主人家自然客气地请她,她有时还假巴意思地推一下,然后大吃。想起小时候的那条街,街上的人和事,很有趣味。

撞嘴
撞嘴

大人们为有效督促小孩子洗脚,就编制迷信鼓励:把“客瘦玻罗儿”(即膝盖)洗干净,好去撞嘴哟。小孩信以为真,把裤子使劲挽到大腿颇卖力地搓。也有撞嘴撞上了的,可是却吃不成。

比如,我才发蒙读书的时候,有天黄昏,天黑下来了,妈叫我去借亮。什么叫借亮呢,就是家里没有火柴了,得到别人家去点灯。我端着油灯去了隔壁子王娘娘屋头。她家灶屋正在炒什么,有灯,有火,拐过堂屋,闻到是股花生香,香得很的。可一瞬,噗一口,灯被吹熄了,然后,砰的一声,锅盖子扣上了,花生香忙缩了回去。玉华姐姐在灶门前给我点上灯,朝她妈恨了一眼,她妈向她回剜了一眼。我回去就给妈妈摆了。妈妈笑了王娘娘很多年。有年又想起这事,我问妈,王娘娘一贯大方,为何那晚舍不得几颗花生?妈说,她不敢让你吃。有毒?那倒不是。是花生来路不正,怕你个小娃娃乱吹。哈哈,原来,王娘娘和粮站的人好上了,那花生是那相好的送的情分。

二、上场客

听说巴中的九镇还有人在唱川北灯戏,于是跟着发现这遗珠的文联去看稀奇。那个村有棵大黄桷树,有半阙欲垮未垮的街,说是成为了中国传统村落的古街。据说原来有牌坊的地方,剩了尾无头狮。这街上的光景,像大多数农村一样,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留下的老人,或者带着些儿童无奈而勉强地活着。空气中飘荡着一种刺鼻的泡猪草的臭味,好奇地追着摄影师的镜头,可惜,它成不了像。灯戏在村委会的学校演。是些实在的农民,没有受过训练,又全是胖乎乎的,梨形身材的老太婆们。演着一个古老的题目:劝孝。无外乎媳妇不孝,男人胆小,一切受制于女人,转折的关键,落在一个当孙子的小孩身上。小孩子拿着无价的同情心去威胁母亲,你这样对爷爷吗?哪我今后也这样对你好了。中国嘛,养儿防老。至于古老川北灯戏的精髓,那些有功夫的唱腔、武打、冷静幽默的特有的语言艺术,说反话,一点也无。

不过有句台词,的确是多年未听见的本土话,胆小的男人去赶场,看热闹时被小偷——演员说——哎哟喂,我被上场客剜了包儿啰,天呀!回去又要挨打。

THE END
打赏
海报
巴中民俗:撞嘴、上场客、冒儿头
一、撞嘴 撞嘴,就是偶然碰到人家吃好吃的,三餐正常的饭,碰巧路过,遇见,也叫撞 罗嘴。有人来了,那正吃饭的人家,或正分吃什么好东西,都会客气地停下……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