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
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总路线的指引下,开展了大跃进运动。大跃进中,很多工作其主观愿望是好的,要求各项任务数量要多,完成要快,质量要好,耗费要省。但急于求成,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其中“快”是中心,因此,“瞎指挥”、“浮夸风”一时泛滥起来。我当时任乡长,当然是“浮夸风”的鼓吹者,现就亲身所见介绍一、二,现在看似荒唐,可在当时是最大的事件,谁不说假话,谁就要定为“右倾”、“保守”,就要受到批判、斗争和处分。
一、深耕密植
1958年10月,中共北极公社总支(当时还未成立党委)书记许际美,在南江正直区参加全县“深耕密植现场会”回来后,立即召开了全公社大队、生产队干部和党、团员共八十余人参加的深耕密植现场会。地点在四大队(现范家山村)二生产队社员岳华元屋前一块名叫地仓田里,面积刚好一亩,深耕标准为三尺,用五条牛同耕一个犁沟,每耕一犁土,由侧面站着的一排人将土搬开,每一犁都要用尺子量,深度一点不能少。其次是施肥,每亩必须施底肥一万斤。第三道工序是条播,条播行距为三寸。第四是用种,每亩必须用小麦种籽八十斤。最后是施水肥,每亩必须用稀肥五十担。这块田作为公社党总支的“指挥田”。会后,各大队、生产队、党团员层层都按此标准,大搞“样板田”共五十多亩。由于耕得太深,沃土翻到下部,死土翻到地表,且用种太多,密不透风,未出穗先黄烂,甚至颗粒无收。夏收时,县委农工部来电要北极“少种、高产、多收”的典型经验,我们违心地报了“示范田”亩产小麦三百斤,却惹恼了上级领导,批评我们说别的地区大面积小麦亩产都在两千斤以上,北极的示范田小麦,最保守也要亩产三千斤以上。许际美说“那就写三千斤吧!”真使我们哭笑不得。
二、月夜修塘
一个晚上修起了一口大堰塘,这是1958年冬北极公社的卫星创举。当年12月,一个月朗星稀的晚上,公社武装部长熊仕荣带领了北极一大队二百多名社员,在屈家山的庙梁上,挖土、打夯,砍树、凿槽,坚决贯彻多快好省的方针。为了快、省,将一尺多直径的松树砍下,劈开两半,当中凿空,用作捻塘的涵卧管而代替石管,用牛拉脱粒小麦的石磙作压土机,劳力强的的背土,劳力弱的挖土,奋战八个小时,宣告一口新塘完成。我还以此为题材,写了一篇《月夜修塘》的快板词,先后登载在《南江报》、(通川报》、《四川农民报》和《星星诗刊)上。接着是大河全区各公社、生产大队都派来干部到此“取经”。实话说,这种塘有何用呢?单我们北极按此经验修的堰塘,根本不能蓄水或装水甚少,老百姓称为“月亮塘”(聚不住水的塘)的就有十口之多。
三、积肥造肥
1958年11月某日县委农工部打来电话,全县各区、公社要来北极吸取积造肥料的经验,要北极公社党总支好好准备一下。于是公社党总支闻风而动,立即召集各大队、生产队干部来公社布置积肥任务。积肥任务分三条战线。第一条战线,沿北极四大队的草坪里至二大队的奎星楼的大道长约十华里,是县委检查团必经之路,要积一条“肥龙”。质量要求是:宽五尺,高三尺,全是铲草皮和荒山的腐植质。由公社武装部长熊仕荣和三大队支书李承易,二大队支书屈映扬等带领二百余人的大兵团,奋战一天一夜,坚决完成任务。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又要应付检查,为了多、快、好、省,他们用树枝将底层填满,仅在表面薄薄地倒上一些草皮。为了美化,他们还在这条“肥龙”身上用石灰撒下一片片龙鳞。第二条战线是实现冬水田全部“乌水化”,由公社党总支书记许际美亲自挂帅,带领四大队支书陈玉奇,五大队支书李培植等一百余人,砍活松枝、柏树枝,浸泡在冬水田内。第三条战线是由公社党总支副书记文洪章负责的以积造肥料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并在大道沿途烧造火灰窑肥和挖空房的老土墙作堆肥。要求每个食堂(公共食堂)周围积肥料二十堆,一个作业组十个火灰窑。在这次挖土墙时,四大队积肥专业队社员汪凤恩、董绍洪不幸被倒下的土墙活活打死。
不久县委副书记李范九率领全县各区、公社一百多名干部来北极取“经”,当时,也有人看出"肥龙”的假象,但谁又敢说呢?
四、出夜工烧稻草
1959年我调白院公社工作,当年十月份,县委副书记李范九在北极公社三大队检查大小春收、种情况。北极三大队与白院七大队隔河相望。当时任七大队党支书的符天武,为了欺骗县委领导,获得表扬,虚造出夜工声势,别出心裁地命令全村社员出夜工烧谷草,每人负责烧十根田坎的稻草,(因收谷子稻草未上树)记工分十分,不出工烧谷草的每人扣工分二十分,当晚上十点,一声梆子响,霎时满山红,不到四个钟头,三百多亩稻草,全部化为灰烬。由于稻草烧尽,冬天耕牛无饲料,因此事符天武虽被撤了职,可是,全大队当年饿死耕牛三十多头。
以上几项,仅是我在“浮夸风”中所见的一鳞半爪,如此深刻的教训,后者宜当诫之。
(作者:张天华 来自《南江文史》第八辑)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