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年间巴州名士张复旦“孝廉方正”始末
张复旦(1778—1853),又名纬先,字云卿,号二梧山人,岁贡,巴州明山乡二甲龙山张家塆(今平昌县五木镇爱国村一组)人,清道光年间巴州名士。
孝廉方正,清代特设科举科目,为制科之一,据汉代“孝廉”“贤良方正”科目取其意而命名,由地方官保举,经送吏部考察,任用为州、县教职等官,授六品职级。
首次保举
道光三十年(1850)春,巴州部分耆老、乡绅代表阖州绅耆,联名向时任巴州知州桂星〔查《(道光)巴州志》《(民国)巴中县志》,道咸间,多个知州姓名、事迹阙如。桂星由江油县知县升任巴州知州见《清实录·道光朝实录》卷四百五十六〕保举张复旦“孝廉方正”。
当时诏举“孝廉方正”的文告曰:
恩诏各直省保举“孝廉方正”,诚盛典也。查康熙年间及乾隆初年,开博学鸿词科,名臣硕儒,后先相望,而“孝廉方正”无闻焉。岂文学之科优于德行欤?实由上以实求,而下不以实应故也。
夫地方官,非仕优而学者,断不暇留意人才,其耳目不能不寄之儒学。自教官开捐纳之途,未学小生,司铎者比比皆是。此辈品学,不能自信,又安能以品学衡人?
应请,饬下各省学政,将增附捐纳之教职,严加考核,或会同抚臣局试。非文理较优者,皆令其开缺候补,儒学得人,则所举庶几可恃。其有曾任京外官,引退家居者,果能敦宗睦族,约束子弟,身先齐民,首完国课,遇有义举,不吝解推,乡评啧啧,其品行尤不能综核而知,亦请一并保列,由有司敦遣来京引见,恭候钦定,则不虚此盛典矣。
耆老、乡绅在保举张复旦“孝廉方正”的荐牍中写道:“躬逢恩诏新颁,旷典特举。查得州属得胜山岁贡生(《清史稿·选举一》:“岁贡,取府、州、县学食廪年深者,挨次升贡。”故名“挨贡”。清代贡生有岁贡、恩贡、优贡、拔贡、副贡、例贡六种,别称“明经”——引者注,下同)张复旦,孝友性成,读君陈而下泪;廉介自尚,类项仲以投钱。行本毁方瓦舍,犹抱崚嶒;学能崇正黜邪,素怀坦白。十八次鏖战棘围,曾邀雕鹗之荐;七旬余研求艺圃,更精龙马之图。有文章兼有武备,早著绩于粤嶲(今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能穷经亦能通诗,尚待刊于梨枣(指《龙山诗集》)。至若居家严整,座无杂宾;设帐勤劳,门多高弟。闾里共为矜式,族党咸沐典型……”
荐牍先对张复旦生平扼要概括后,再罗列具体“先进事迹”:
一是孝友。该生(岁贡生)在为母亲杨氏守丧期间,数日绝食,得气疾,危者数四,年余乃愈,诗作中“已矣伤莪蔚,几乎绝肺脾”句可证。日后侍奉继母何氏如初。因父老,不忍到外地设馆授徒,在家乡办私塾十二年,待膳承志,未尝稍懈。及居父丧,悲极呕血,众人苦劝节哀乃愈。弟兄二人,友爱甚笃,同室而居,一直未分家。兄殁,常对他人说自己有十四子,视之则如一,盖兼六侄与八子而言。
二是廉介。该生课读为业,不干预是非。无论非义之财不苟取。即生徒出业有游泮食者十八人,又恩举者一人,贽仪随人亦不计较多少,有余即分给族党之贫乏者,且乐善好施。得胜义馆,每年修葺之费,一人给出,并未推诿。适从军粤嶲,归家行囊,别无他物,惟著《龙山诗集》。
三是端方。该生规行矩步,素不妄交一人。里中有好强者,众皆趋承之,惟生恂恂自谨,不为势屈,亦不苟合于众。门庭往来,绝无杂宾;左图右史,与古为徒。居近乡场,经年未尝一履。终日危坐,儒妇未接一言。
四是正气。该生耄老好学,淑善其身。瞻衣冠而生敬,凛教言而自新。乡邻有忿争者曰“宁受宰官刑,羞见张公面”,其为人所钦服可知。生平学究天人,日星斯足方其概;力穷地理,河岳亦足壮其形。
荐牍送至州署,六月初二日,知州桂星在上面批复:
查保举“孝廉方正”,务须采访公评,详稽事实。如果操履清洁,才猷杰出,物望允孚,可备国家任使者,方准登诸荐牍;若朴实拘谨,无他技能及衰庸者,均不得滥保。今该举人及众绅耆约保等,所称岁贡生张复旦,仅止“孝廉方正”,并无出众事实,殊不堪以保举。
保举之事,因被保举者“无出众事实”,未被知州桂星批准。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