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邦兴,四川省广汉县三水人,生于1921年,家庭贫农。法国天主教在彭县办拉丁文学校及神哲学院,他从小读拉丁文学校,继读神哲学院。1946年大学毕业,调成都教区主教公馆做杂务工作,1948年任通江天主教神甫(监管巴中、南江、平昌教务)。

他来通江,正是解放战争节节胜利,国民党分崩离析,各种反动势力互相勾结,妄图对抗解放。第二年冬,不得不到魏家河(今回龙乡)李家老屋里(原为天主教分会)避难。1951年3月,县委统战部召开“三自”(自办、自养、自传)爱国会议,请他参加,从魏家河返通江城。这时天主教的房子已做了会议宿舍,经多方奔走,才由会记宿舍让出一间小屋栖身。自该会开后,教会停顿,他以做零工维持生活。食店、商店、工厂、养猪场、建筑队、搬运社等,哪里需要就到那里干活。无论在食堂洗碗,还是挑水,无论在栲胶厂晒红刺根,还是当搬运,无论在建筑队挖土,还是看守工具,总是兢兢业业的干。公家的一草一木,从不据为己有,每到一个地方,都受到好评。他性情直爽,生活俭朴。

1958年春,帮助党整风,对不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的行为,提出批评,他说:“党的政策是保护宗教。下面实际上是实行的限制、歧视、打击宗教的政策,与党的宗教政策背道而驰。”天主堂的房子被占,他多次提出归还。这些意见本无可厚非,然而在极左思想的影响下,有人以为是对党的毒攻击,定位右派,送城关熟菜队劳动改造。他也从天主堂一间小屋迁出,到东门居住区栖身。

1985年春,落实党的宗教政策,从东门搬到天主堂,政府每月发生活费,仍不忘节约。每十天半月割二三两瘦肉剁“刀尖圆子”就是加餐。长期养成睡硬板床的习惯,既不垫稻草,也不垫棉絮,数九寒天,也是这样。有人劝他垫稻草,他说:“天主一生很艰苦,死得又那样惨,想起他,睡木板也就心满意足了。”他心系教友,关系群众疾苦。六十年代初,他在国营食堂做零工。那时粮食紧张,生活困难,夜深人静,有些干部大吃大喝,他在厨房洗碗,有人说:“吴神甫也来吃嘛!”他说:“我一天两餐,已成习惯,不再吃了!”事后,他对人说:“每时每刻,天主都在身边,不义之食吃了,要受天主惩罚,我宁肯饿肚子,也不吃不义之食。”做零工,收效甚微,每天只有几角钱,想节约一点支援教友,每餐一饭一菜。又是买两把麻花,加于菜内,就算加餐。平时省吃节用,积下来的钱,资助生活困难的教友或有困难的人。

1956年,魏家河教友杨方明儿子患颈瘤开刀,急需钱,他资助三百余元。张锦端孙子生活困难,欲经营小生意,无资金,他借钱四百元。杨方明住回林乡四村,土地瘠薄,年老丧失劳动力,1990年未越过温饱线,他支援大米一百斤。平时购置常用医药,哪个患病,就送医药,从来通江直到死,帮助群众用去的钱,数以千计。

1982年选为通江县政协委员,二、三、四届联选联任。迁天主堂居住,没有办公用品,统战部领导送藤椅两把,他婉言谢绝,说:“我坐板凳已成习惯,这个就不用了。”多方面做工作,才勉强收下。附近没有公厕,天主堂的厕所成了公厕,有些人不讲清洁卫生,拉屎时,将粪便敷于墙壁,臭气熏天,人皆掩鼻,他坚持打扫厕所。1993年春节他患病期间,领导多次劝他进医院治疗,他说:“小病,养几天就会好。”哪知病情一天天加重,送到医院已晚,于同年三月与世长辞。死时存折一张,存款二百余元,交与县宗教办主任,两手空空而来,两手空空而去,不愧是一个虔诚的宗教徒,享年72岁。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