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区化成镇梁大湾村的故事——鬼打石

在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很多上了年纪的人都听说过“鬼打石”的传说。不过在梁大湾村,村里的老人们都说“鬼打石”并不是传说,而是他们的亲身经历。

在梁大湾村4组曾家大院院坝边上,树立着一座高3米上下两部分组成的石碑。石碑下的石墩高近1米,直径约1米,呈抽象的地球造型;石碑上方的石碑上錾刻有高2米的一个“?”号造型,“?”号上还錾刻有“待识”二字,单字直径为30公分“?”号左侧錾刻着“碑铭”280余字。

记载“鬼打石”的石碑
记载“鬼打石”的石碑

1968年4至5月间,正值文革时期,在巴中县金光公社(现在属化成镇)的梁大湾传出“鬼打石”的奇事。说是这个湾有个住着12户、80多人的曾家大院,每天下午有形状各异的怪石从房后连续飞落到前院,怪石小似拇指头,大如茶盅,外表乌黑,打在房上叮当响,落在院坝里四下滚动,每天打石数量在30至80块之间,一直打到夜深人静才会停止,闹得全院不宁。打石天天如此,按时不误,长达50多天。人们觉得事情蹊跷,逐级上报,经公社党委、革委和武装、公安干部组织大队基干民兵60余人,到时分兵去房后搜索,甚至步步为营,布置森严,静静观察,结果,房后寂静无声,前院却仍落石头。奇怪的是飞石无根无源,在前院石从房后飞来,在后院却无影无踪。无声无响;50多天打了几千块石头,从未损坏过一片瓦,也未打伤过一个人;落石范围从未超过房屋的院坝;飞石密度随院中人的话音大小而变化,话音越大,嗓音越高,飞石就越密、越大。夜深人静,打石停止,尾期曾飞落在院坝中风车上的一块石头,茶碗大小,在一平面上,似黄色粉笔写有“火了”二字样,于是人们惊恐遭“天火”烧,想请巫师、端公驱鬼,但文革中横扫“牛鬼蛇神”,无人敢为。后来借用几支火猎枪绑在树上瞄准后房,“啪、啪、啪”三声枪响后,飞石停止,以后再无复发。原巴中县委书记、达县地委副书记、老地下党员周永开,离休后到该村听说原委后,强调“鬼打石”不是什么“鬼”作怪,而是一种现在不解的自然之谜,建议立一石碑将此事记录下来,待以后人们去作科学解释。碑文记道:

1968年4至5月间,在住有80余人的曾家大院,每天下午有怪石从房后飞至院坝,直到深夜人静为止,连续50余天。怪石从未伤人。经上级武装、公安部门结合群众反复缜密侦缉和现场围查,毫无人为踪迹。后期,飞落一石,上有“火了”二字,猜测有烧房之灾,心惧,在采取预防措施同时,又请教“端公”先生(无应)。最后,据老人建议,施火猎枪后,止住,今未再发。这一怪事,今无解释。特立碑刻实,等待科学答案。

今天的碑文这样记载:

1968年秋收时节50余天,今立碑址的曾家大院,每日太阳落山至半夜,有大小不等、数量不一、形状各异的乌黑石块飘落房上、院内。不损瓦,不伤‘人。消息传开,数百人多夜观奇。惊动公社革委会,派人侦破中,将村内“作案”可疑者集囚不散,武装部长率民兵暗哨严搜,不见踪影,布守房后,飞石不停,鸣枪警告,飞石继续。无奈,任其飘落。一夜,落一茶碗大石块,上有“火了”二字,乡亲怕“天火”临头,而恐慌,有老人去本村法师坟前祈祷,飞石如前。遂请巫师,言之:“三宵作案”,依术而治,无效。后用猎枪朝飞石来方向三鸣,从此停止。此趣事,今无答案。特此碑铭,待科学智者作释。公元二OOO年腊月立。

THE END
打赏
海报
巴州区化成镇梁大湾村的故事——鬼打石
在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很多上了年纪的人都听说过“鬼打石”的传说。不过在梁大湾村,村里的老人们都说“鬼打石”并不是传说,而是他们的亲身经历。 在梁大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