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入川之战

1932年10月中旬,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主力1.4万余人,在中央代表张国焘、总指挥徐向前、总政委陈昌浩的率领下,离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向西作战略转移。12月中旬,进抵陕南西乡县。红西方面军总部在此得悉:巴山南面的川北地区,因军阀田颂尧正率部在成都参加内战,防务空虚;且自然、经济条件较好,确定进军川北,开辟新的根据地。

红军入川第一镇
红军入川第一镇

12月17日,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217团奉命从西乡南下,翻越风雪弥漫、巍峨雄伟的大巴山,于18日占领四川通江县北端的两河口。击溃守敌一个营,在此建立了川北第一个临时苏维埃政府。21日,红四方面军主力通过两河口,进至泥溪场。在此正式提出“红军停止转征,在川北创建根据地”的口号。这时红四方面军辖4个师(即10师、11师、12和73师)12个团,约1.4万人。红10师自此向东发展,一路顺利占领洪口、至诚、麻石等地。主力部队南进瓦石铺,击溃由通江来援的两个连。红73师奉命西进南江。红12、11师继续南下,于12月25日晨解放通江。

此时,正在川西卷入军阀混战的29军军长田颂尧,见其防区被红军攻人,急令李炜如为第一路(缺刘鼎基旅);刘汉雄为第二路分道驰援巴中、南江;第三师罗乃琼部随后跟进。势在夺回通江,赶走红军。其时,国民党嫡系刘茂恩第65师,也从陕南尾随红军进抵万源北境。为了迅速打开局面,红四方面军总部令10师向东北戒备刘茂恩部(刘部不久即退出川境),红12师向西迎击李炜如部,红11师为预备队。

1932年底,李炜如率所部及罗乃琼师一部,由巴中向通江进犯。红12师在通江城西20余里之鹦哥嘴占领有利地形,构筑工事,严阵待敌。鹦哥嘴镇,高踞山顶,为通江城西的屏障。其西南之杨柏河,是通向巴中的要道;西北的马家坪,亦是军事要点。次日拂晓,李炜如率领陈宗进旅汪朝谦、黄志洵两团赶到后,迫不及待地向鹦哥嘴实施多路攻击。成群的土兵蜂拥而上。红军待其接近阵地前沿时,突然开火,毙伤其一部。不久,敌人又发动第二次进攻,然而锐气不如以前。红军待其“再衰、三竭”之时,发起全面进攻。敌难于招架,纷纷溃败。红军乘势掩杀,歼敌约一个团。

李炜如在鹦哥嘴被击败后,退至巴、通交界的马家坪、杨柏河、杀牛坪一线占领新的阵地。这个地区,从北向南,层峦叠嶂,山岭绵亘。李炜如企图凭险据守,以待援兵。1932年12月底至1933年1月中旬,李炜如不断遭到红军优势火力的杀伤,士气下降。所部官兵特别害怕红军的轻机枪、冲锋枪等新式武器(田部武器装备,大属土造,未配有轻机枪),被称为“爬山机”。大有谈虎色变之状。在此期间,敌第3师罗乃琼率部进抵巴中,其万选青旅则已先期进驻通江西南得胜山要地。红四方面军以11师33团进取得胜山,以32团配合12师夺取巴中。33团团长程世才率部南下,向万选青部发起攻击,歼敌一个团大部,缴川造枪三四百支,攻克得胜山,乘胜向元山场、江口、驷马等地发展。在正面战场上,李炜如部在红军数次打击下,军心动摇。败退到清江渡,与从成都赶来的17旅刘鼎基都会合,并建立新的防线。李炜如路在罗乃琼师的支援下,集中七个团兵力,大举反扑。红军英勇阻击,挫其锋芒后,发起全线反击,歼敌1000余人,俘敌600余人。

THE END
打赏
海报
红军入川之战
1932年10月中旬,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主力1.4万余人,在中央代表张国焘、总指挥徐向前、总政委陈昌浩的率领下,离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向西作战略转移。12……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