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在川陝苏区的故事
徐向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
在创建川陜革命根地时期,他是红四方面軍总指揮,川陜革命根地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32年寒冬,红四方面军1.4万余人在徐向前总指挥及张国焘、陈昌浩的率领下,渡汉水,攀鸟道,越秦岭,战寒风,翻越人迹罕至的大巴山,直下通江县城,开创了川陕革命根据地。
1933年2月中旬,蒋介石委任川军副军长田颂尧、总指挥孙震纠集三十八个团近6万兵力,分三个纵队,向川陕根据地发动了三路围攻。在作战的第一个月中,红四方面军收缩阵地,国民党军虽占巴中、南江两地,却付出了近8000人伤亡的代价,士气大挫。红四方面军达到了迟滞和消耗敌人的目的。敌人经过一个月的休整、补充,不久又发动全线进攻。红四方面军在徐向前的指挥下,集中兵力,诱敌深入,放弃通江,退到通江以北地区。敌人竟以为红四方面军“溃不成军”,再次展开全线进攻。红四方面军再次完成了收紧阵地的任务。此时,红四方面军集中主力部队,在老林中开辟道路迂回敌之侧后,出其不意,一举在余家湾击溃敌人主力。经过战胜敌人三路围攻的胜利战斗,群众的革命热情空前高涨,到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红军也得到了大大地补充,地方武装也随之建立起来。
收紧阵地的战法是徐向前的一个创新。它是一种有阵地依托的诱敌深入,是节节抗击的诱敌深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作战方针,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军事辩证法。粉碎了敌人三路围剿后,红四方面军在木门召开军事会议,总结了粉碎围攻的经验教训,并提出整编队伍,加强队伍,提高战斗素质,为粉碎敌人的新围攻和发展川陕根据地作好准备。会后,红四方面军扩编为四个军。
1933年11月至1934年8月底,红四方面军又连续发起了三次进攻战役,即仪南战役、营渠战役、宣达战役,再一次粉碎了敌20余万人的六路围攻,取得了歼敌8万余人的辉煌战绩。田颂尧等部受到了沉重打击,川陕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
1934年,中央红军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开始了战略转移。消息传到红四方面军,领导人都深为震动。徐向前纵观全国红军的处境,感到中国革命又处在一个严重困难的关头。他期望中央红军行动顺利,也为红四方面军的前景担忧。川陕苏区虽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但经过十个月的战争消耗,徐向前和他指挥的红军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兵员、物力、财力短缺,大巴山下到处是荒芜的土地,伤寒、痢疾等疾病威胁着人们的生命。
在这样严峻形势下,徐向前果断提出下一步的行动计划,即依托老区,发展新区,以打击胡宗南部为主要任务,夺取甘南成县、康县等地区,将川陕根据地发展为陕川甘根据地。徐向前提出更改战略计划,着眼于川、陕、甘边的胡宗南部战斗力较强,但同四川军阀和陕南西北军均有矛盾,处境孤立。该部又是蒋介石的“川陕会剿”的嫡系主力部队;甘南等地位于汉水和白龙江流域,人口较多,也较富庶,利于红军摆脱眼前的物资和兵员问题;依托老区,向川陕甘边发展,进退自由,回旋余地大,不致造成后方作战的危险。
于是,红四方面军趁胡宗南部刚入川,立足未稳,先取广昭,发动了广昭战役。同时,红四方面军为了配合中央红军的作战,在严重关头,徐向前率部队强渡嘉陵江,冲破了“川陕会剿”的敌军拦截,在川西懋功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徐向前元帅曾在他的回忆录《历史啲回顾》中深情地说:“川陕革命根据地,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有过它的光荣历史地位和作用。那里的人民群众,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前仆后继,艰苦奋斗,英勇牺牲,贡献了他们所能贡献的一切力量。红四方面军的生存、发展、壮大,与川陕根据地人民的大力支援是分不开的。成千上万川陕人民的英雄儿女,在创建和保卫根据地的斗争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川陕人民的英雄儿女永垂不朽!”他在川陝苏区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即使在一些生活琐事上也处处以身作则。老区人民至今记忆犹新。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战争频繁的年代,根据地内的部队比较集中,无论哪个地方给养都十分困难,红军指战员除了吃一口粗茶淡饭,穿一件谷草灰染白布做成的军衣外,别无任何享受,部队的高级领导干部也和士兵一样,没有什么特殊待遇。徐总指挥更是严于律己,处处先替苏区人民和战士打算。在日常生活中,他始终和干部战士同甘苦共患难,战士吃南瓜、红苕,他也吃南瓜、红苕;战士睡草铺,他也睡草铺;衣服破了自己补,从不找老百姓和战士帮忙。1933年夏天,有一次警卫员张培真同志看到他的裤子破了一条口子,让他换下来找老乡补一补,他说你把针拿来我自己补,只见他穿针引线一会儿就补好了,小张好奇地问他为什么一定要自己补?他笑一笑说:“小鬼,你要记住,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不是群众的官老爷,自己能做的,都要自己动手,尽量不让群众服侍我们。”他从鄂豫边区带来的一件军大衣,穿了好几年,已经陈旧不堪,他看到战士们穿的很破旧,自己从不主张以旧换新。
与战士同甘共苦:反六路围攻时的西线反击战,徐总在黄木垭高台寺指挥战斗一天一夜,仅吃了点干粮未吃饭,炊事员为了照顾他的身体,煮了一碗鸡蛋汤来,被他谢绝。他说:“仗打得这样艰苦,战士吃不上的东西,指挥员吃了,焉能无过。”此外,在行军途中,把战马让给伤病员和女同志骑更是常事。
西征途中渡过汉水时,他亲自沿江探渡:当时,严冬的江水,寒气逼人,本应在当地组织船渡,为了不打扰当地老百姓,他决定徒涉,并带头涉过冰冷刺骨的江水,是夜全军顺利渡过汉江,进驻到上元观地区,为顺利进軍四川,建立川陜革命根据奠定了基础。有诗赞道:“西征士气贯长天,山让险关水让寒。万众冰江一夜渡,将军楷模总身先”。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