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巴中民间“三怪才”之杨浩然
杨浩然,原巴中县酒店乡玄台村人,就读于渔溪临溪斋,和同村罗庚是同学。因罗庚家产富有,人们称之为“罗二先生”。杨浩然先后在玄台、来龙、渔溪三地设馆教学。
民国十七年(1928年)渔溪永安桥落成,县建设科长谢子涵、渔溪区长胡尧心分别题写了碑文、对联,罗二先生读了后,想借此吹捧,以利自己步入上流社会,于是将谢子涵、胡尧心之名各取一字嵌入诗中,写道:涵心二公不日成,修起新桥永留名。涵心为何永留名?金字碑联有姓名。杨浩然见了,忍不住笑,便在罗二先生的诗后写道:好久不见诗人面,一见诗人丈二长。诗人若果没此长,为何放屁在桥梁。罗二先生一见此诗,扬言要烧杨的房子,找其扯皮生事,杨为了减少麻烦,便到外地教书去了。
几年后,渔溪士绅恭请杨回渔溪教学,期间杨到县城会友,恰逢考棚(文星街口)举办全县乡长培训班,杨在培训班门外写下一副对联:进城来五体投地,回乡去一手遮天。
乡长们见到此联,请求县长孔庆益逮捕杨浩然。孔庆益找到渔溪乡长李敬说:“杨浩然是墙内栽花墙外香,他写的《文赋》轰动成渝两地文化界。回去要礼遇,使之能为你用。”李敬回到渔溪委托罗二先生引见杨浩然。罗二先生为这事为难了好久。
后来罗二先生趁渔溪办单刀会,发出请帖,请老同学杨浩然于五月十三日赴单刀庙会,共叙友谊。那天罗二先生去得很早,包了席桌后,便含一根烟杆,边走边咂巴着去向家茶馆喝茶,过门坎时一扑趴,烟杆子戳穿喉咙致其死亡。
杨浩然知道后立即赶到罗二先生家去吊丧。走拢院坝,见尸体还没有入棺,灵堂也还没设,便指着尸体哭道:“学弟呀,你走也走得快,我来也来得忙,未备奠仪,连挽联、祭文都全凭口述。”联曰:“江湖难淘,过门坎都有学问;命里该死,烟杆子也会变刀。”一副戚容,拖声唉气念起祭文来: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落,躲脱不是祸,是祸躲不脱。想起我好友,真是划不着,只怪当初错,不该把烟学。手拿烟杆子,走路不洒脱,去赴单刀会,进屋把茶喝。口含烟杆子,钉钉挂裤脚,扯起一扑趴,烟杆往里戳。喉咙被戳破,半天扯不脱,鲜血止不住,当即失知觉。请人往屋抬,半路把气落,我忽闻凶耗,怎不泪滂沱。想起同窗时,天天爬皂角,我曾劝过你,你说各管各。学诗既不成,学侠又早殁,天生德于余,桓魃奈我何!呜呼!哀哉!尚飨!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