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赤镇位于南江县境西南,镇的周围方圆数十平方公里是平川和小丘陵地带,海拔约700米左右,有如山上一个大平台,台上小丘不挡视线,如临平川。
长赤镇曾名长池,因为山上这个大平台加周围的小山丘,像个长大的池子,故得其名1933年红四方面军进人南江长池后,将长池改名为长赤。
长赤镇在南北朝的北周闵[mǐn]帝时(557年)为曲细县地,陈至德元年(583年)至隋大业三年(607年),更名为长池县。清朝为南江县长池乡治地。民国为南江县第三区治地。川陕苏区时期为长赤县治地。建国后,1951年至1985年为南江县长赤区地。
长赤镇属中山区丘陵地带。山丘林木繁茂,松柏四季长绿,常年一片葱笼,小山丘似天然公园。夏日气候凉爽,每当云雾升腾,山丘林隐林现,似神话中的天宫瑶池;公路从池中蜿蜒穿行,与田畴各色禾苗、山丘绿林和民房青瓦白墙相映衬,犹如一条彩带飘绕池中。
长赤镇附近的红光乡、傅家乡交界处的秧田坝有一座中型水库叫玉堂水库。这座水库1959年冬动工,1964年4月基本完工,1982年基本完成主体和配套工程。水库集雨面积42.85平方公里,库坝高37米、顶宽4.6米、长198米,坝型为均质土坝,水面2250亩,蓄水量210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2.2万多亩。水库水面宽阔,公路沿水库边沿绕行。库中有一小岛,岛上百草丛生,花开似锦,树木繁茂,山水辉映,是鸟的天堂。鹭鸶转动着小脑袋在沙滩上躇珊地散步,鸳鸯成双嬉戏在水面上喁喁[yóng]低语,贪婪的野鸭不时从水中冒出,衔着银亮的鱼儿醉望蓝天,憨厚的大雁在水中拍着翅膀呼唤着同伴。
长赤水美土肥,盛产稻米,长赤产的翡翠米,远近闻名,畅销全国。
长赤街上古今建筑皆有。最有特色的古建筑是西街口耸立着的禹王宫。这座宫殿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年),建筑呈四合院布局,由照壁、前殿(上为戏楼)、天井院坝、左右厢房(上下两层)、正殿构成。距宫门约三丈处有浮雕麒麟一只,姿势雄健。照壁对面是正门和左右两侧门,全系石质门方门桅,正门上方八尺高处有初建时镶嵌的“禹王宫”三个正楷彩绘大字。惜照壁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拆毁。整个宫殿面阔27.2米,进深43.5米,占地面积1319.14平方米,建筑面积1817平方米。该建筑设计集明、清风格于一体,科学地将角柱挑梁、主体抬梁与穿斗式结构混用于正殿,艺术地以浅浮雕壁毯砖、拼花线条砖、空心墙体砖、石刻、木刻、彩绘等构件装饰于建筑各部。前殿上方的戏楼是巴中市辖区内至今难见到的、保存完好的戏楼,戏楼台沿的木刻人物、花鸟细密美观,尽显古色古风。据考证,禹王宫是崇祀禹王的湖南、湖北移民修建的会馆,是当地民众用于拜神祈雨、祈祷丰年的文化活动集会场所。1933年2月至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在长池建立县苏维埃,禹王宫是县苏维埃政府机关。红30军经理处、军械所也设于禹王宫。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红30军政委李先念曾在宫内运筹帷惺,指挥反“围攻”战斗。这一时期留下的“谁是世界上的创造者,只有我们劳苦的工农”;“铲除封建势力,实行土地革命”;“只归生产者所有,哪里容得寄生虫”等石刻标语至今清晰可见。1980年7月,长赤禹王宫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长赤禹王宫自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暴雨泥流冲毁西厢房外墙体后,历经数次维修。2003年11月开始了大规模的维修工程。维修竣工后,辟东西厢房建立“李先念在长赤史迹陈列室”和“红军石刻标语陈列园”。同时对戏楼加固,使禹王宫既是文物陈列展地,又是文化活动阵地。
长赤镇西南面不远处有座中魁山,山似一条卧龙,长约千米,海拔800米。“龙头”高耸,绝壁悬挂枯松,盘绕着藤蔓,“龙尾”向长赤镇方向延去。1933年除夕,李先念率红军在此山阻击川军田颂尧的6个团,在数倍于红军之敌的三面围攻中,李先念带领红军打败了敌人的围攻,右臂被迫击炮弹炸伤。所以川陕苏区至今传颂着“李先念血染中魁山”的故事。李先念负伤后,就在长赤书院(今长赤小学)的红30军医院养伤,至今长赤还保存着李先念当年养伤病房的原有建筑。
长赤有龙池书院,过去文人为其写有十二景的诗。其诗反映了长赤的胜景:
莲池夜月
幽泉涌白莲,方池如玉井。
山月夜飞来,照见白莲影。
莲影淡含秋,枝枝花并头。
但看花含笑,恐惹即生愁。
郎上山头早,采莲香盈抱。
下山赠所思,颜色未枯稿。
莫遣花笑人,恩情断中道。
但愿人如花,合欢不知老。